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出自哪里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出自哪里

2024-01-16 16:58:07 2911浏览

“日拱一卒”是说,我们每天都应该像个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功不唐捐”是说,努力永远不会白费,不会泡汤。它通常表达锲而不舍,天道酬勤,勉励人们要勤奋进取,也是人们在追求梦想和目标时应该具备的品质。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出自哪里

《法华经》。这个句子最早出现在《法华经》里面,公元一世纪左右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广为流传,后来随着《法华经》而传入我国。“日拱一卒”是指每天前进一点点,“功不唐捐”的意思是功德不落空,不会泡汤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每天努力一点点,功夫都不会白费,终究会有所成就。后来国人又创造出一句话:人生如棋局,宁可十年不见将军,不可不日拱一卒。

《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于《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后,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盘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

《法华经》为弘扬佛陀的真实精神,采用了偈颂、譬喻等,赞叹永恒的佛陀(久远实成之佛),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由于行文流畅,辞藻优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是自古以来流布最广的经典。

《法华经》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法华经的背景

法华经传承了佛陀所说的法教,是由众多高僧整理而成。主要内容以建立佛陀仙人像持戒得道为中心,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佛教教义和智慧。

第二部分:法华经的主要内容

法华经共分为28品,每个品中都包含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佛陀关于三世诸佛的教诲,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存在和功德。此外,经文中还包含了佛陀授予弟子们的种种方便方法,如六度、般若智慧等,以协助修行者达到开悟与解脱的境界。

第三部分:法华经的意义和影响

法华经在佛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崇奉度。它不仅是佛教教义的总结,也是开展修行的指南。通过学习和宣讲法华经的教诲,佛教徒可以培养正知正念,明辨真假,远离痛苦和迷惑,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第四部分:法华经的现代意义

尽管法华经诞生于古代,但其内在的智慧和教义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法华经提供了超越苦难与现实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摆脱烦恼,寻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幸福。

总之,法华经作为佛教经典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具有更多的涵义和价值等待我们去探索和体悟。其包容了无限的智慧与爱慈,是一部超越时空、启迪心灵的伟大着作。希望通过学习法华经的教诲,我们能够获得智慧、慈悲和解脱的境界,成为一个具有智慧和慈悲的人。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每天只要努力一点,像蚂蚁一样一步步向前,而不是贪图一时的快速成功,这样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像蚂蚁一样,每天坚持不懈地向前走一小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小步会逐渐积累成一大步,让我们接近我们的目标。

“日拱一卒”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做事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们至少会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功不唐捐”更是提醒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白白浪费。就像蚂蚁一样,每一步都向前,每一步都稳定,这样的努力是不会被忽视的。量变引起质变,只要去努力前行,不停止不前,就有机会成功!

《法华经》的经典名句

一、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佛说世间‘若有众生’,发心‘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其所应得的‘福’德,决定‘不’会‘唐捐’的。唐是空过,捐即弃舍,不唐捐,是即显示不会徒劳无益的。

二、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出自《法华经·譬喻品》,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论好坏,都像是火宅一般,充满各种危险,实在恐怖可怕。但是众生无智,没有警觉,都活在醉生梦死当中。

三、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的正智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心,即彻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大智慧心。

四、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假如有人在一劫当中,经常怀着邪恶之心,板起面孔而毁谤佛,此人获得的罪报无量无尽。

五、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

有的菩萨目标远大,意志坚定,进趣不息,为了冷静地思考体悟佛道之理,他们进入深山老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