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2024-01-09 17:09:41 443浏览

“凿壁借光”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主人公是著名学者匡衡,贫穷使他为了读书而努力克服困难,不惜凿壁借光。该成语的寓意: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翻译: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凿壁借光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匡衡通过凿壁借光的方式,实现在贫困环境下对知识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次,这个故事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匡衡为了读书,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这反映出知识对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最后,凿壁借光这个故事还传递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的来说,凿壁借光这个故事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匡衡后来怎么样了

太子继位之后,提拔匡衡为郎中,不久迁为博士、给事中。汉元帝非常喜爱诗经,匡衡就经常给汉元帝讲诗经,深受汉元帝器重,后来丞相病逝,匡衡就升任为丞相了,并且被封为乐安侯,位极人臣。

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00顷,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给匡衡多圈出了400顷封地。匡衡的下属向匡衡报告这件事后,匡衡起了贪心,就把这件事给压了下去。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使匡衡得以侵占了这些土地。

后来有人向汉成帝告发了这件事,汉成帝没办法只好罢免了匡衡,让他回家养老,几年后匡衡病死。

已经有了3000顷,还要这不属于自己的这400顷,从现代教育的理念出发,在儿童时期就要树立孩子诚实勤劳,不能不劳而获的品行,凿壁借光启示是不是也应该取得邻居的许可。不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白白得来的灯光也许就在内心中种下了不劳而获的种子,让多年的勤奋化为无有。

匡衡人物简介:

据《汉书》记载:“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前汉书》八十一)。”他祖籍是今山东苍山兰陵镇,至匡衡时,始迁居今山东邹城市城关羊下村。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在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20年左右。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他上任的第一个官就是平原文学,汉元帝时位至宰相。

汉宣帝时,按照朝廷的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凭借他出类拔萃的才学,被东海郡推荐接受朝廷的策问,即皇上就军国大事提出若干问题,要各郡县推荐的有才学的人一一作答。匡衡经过九次考试,他的答卷被列入下等,才中了丙科。授了个太常掌故的官职,后调任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文学。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也深得当时身为皇太子后来的汉元帝刘奭的好感。

匡衡经历宣、元、成三朝。宣帝主张霸道、王道杂治,不甚崇尚儒术,匡衡虽然经学影响很大,却只担任过太常掌故和平原郡文学史等小官。元帝柔弱好儒,匡衡因“材智有余,经学绝伦”,受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史高的荐引,相继任郎中、博士、给事中,后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前37年(建昭二年),升任光禄勋、御史大夫,翌年任丞相,封乐安侯。

元帝、成帝两朝,匡衡数次上疏,议论朝政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元帝时,他鉴于官吏贪财贱义,崇尚侈靡,民众受其影响,犯法者多,甚至出现“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的现象,便上疏建议整肃吏治,首先从京城长安做起,树立俭朴礼让的风尚,“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外内,近忠正,远巧佞,举异材,开直言”,使“大化成”,“礼让兴”。后来他又劝谏皇帝遵守所定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要轻易改动,“以定群下之心”。

西汉从武帝时起,皇帝要分别到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泰畤和汾阴(今山西万荣县境)的后土祠祭天、祭地。匡衡认为举行上述祭典时,所经郡县要修治道路,设置帷帐,供应用具物资,造成吏民困苦烦费。因此他上书建议罢甘泉和汾阴祠,而在京城长安作南、北郊,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同时,建议废除一些滥设的祠,成帝都予以采纳,一定程度地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匡衡晚年境况凄惨。前30年(建始三年),他的儿子越骑校尉匡昌醉酒杀人,被逮捕入狱;匡衡又被揭露曾多取封地400顷,因此被废为庶人,后终老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