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首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首诗

2024-01-08 17:26:34 251浏览

每当中秋佳节,我们在怀念远方的好友和亲人时,都会忍不住吟诵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流传千古的绝唱,出自于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之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首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地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创作背景:

这一首《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在背井离乡的时候,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思念起远方的亲人,随手写下的诗。这首诗的字眼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读起来切朗朗上口。将自己的一切情感寄于天上的明月,当时的张九龄作为离乡在外的游子在外求职却屡遭不顺的仕途,抬头望见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更加思念起远在他方的故乡。

当时正值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间,张九龄在当朝担任宰相,原本的仕途一路稳步上升,但是却遭到了小人的妒忌,在受到了同朝诽谤排挤后,开元24年,张九龄卸任了宰相,被贬到了荆州长史,在那个地方写下了这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他是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位著名宰相和诗人,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他七岁时便知属文,十三岁就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誉和邀请。他的才华横溢,被玄宗称为“后出词人之冠”。

张九龄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突出。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诗人。他主张“以文治国”,认为治理国家需要依靠文化教育的力量。他曾撰写《千秋金鉴录》十卷,论述历代政治得失,对后来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九龄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后被封为燕国公。唐玄宗时期,他担任宰相长达十年之久,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场、减轻赋税负担等。他还积极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倡诗词歌赋的创作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