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比丘国故事情节概括

比丘国故事情节概括

2023-12-08 18:08:16 1615浏览

比丘国故事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出自第七十八,七十九两回。

比丘国故事情节概括:

唐僧师徒西行取经,路过一个国家,在城里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笼子,里面关着小孩,一问才知道国王得了病,国丈要用小孩的心做药。出于慈悲和怜悯,唐僧让孙悟空施法把关小孩的笼子都收走了。

在唐僧去王宫倒换通关文牒时,国王的“岳父”老妖道看到后,就对国王说要用唐僧的心代替。孙悟空知道后,就把师傅变成他的样子,自己变成唐僧。来到王宫后,国王要唐僧的心,唐僧就掏出诚心、忠心、信心和善心,把国王和妖道吓了一跳。这时孙悟空现出原形,要抓老妖,老妖领着女儿逃跑了。

之后悟空领着八戒去追,追到妖怪的老巢后,女妖被八戒打死,现出狐狸原型,老妖被寿星捉住,原来是寿星骑的白鹿。

比丘国的故事讽刺了什么?

比丘国王如同车迟国王、灭法国王一样,堪称昏君的艺术典型,其昏乱程度甚至比其他昏君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说,比丘国王身上一定程度折射出明世宗朱厚熜的某些影子;作者正是通过对比丘国王昏乱形象的讽刺揶揄,巧妙地影射、揭露和批判了明世宗的种种丑恶行径。

好色纵欲是比丘国王的昏乱表现之一。他一向沉湎声色,既有“三宫娘娘”,又有“六院妃子”,但仍不满足,当妖道进献“形容娇俊、貌若观音”的妙龄美女,他更是“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不分昼夜,贪欢不已”,直弄得“精神瘦倦,身体尪赢,饮食少进,命在须臾”。色欲无度,一至如此。

明世宗的好色纵欲与比丘国王有异曲同工之妙,嘉靖十八年九月,世宗谕臣欲退居后宫“静摄”,表面上是为了专意清心寡欲,实际上恰恰相反,如太仆卿杨最所直言揭发,是为了专心致志饵“金丹”(即方士所献房中秘方),壮“元阳”,纵“声色”之欲而已。据清初傅维鳞《明书》第21卷所列,世宗经常幸御的后妃嫔至少有三十二人,为明各帝之冠。在“内摄”的幕布后,明世宗过的是如此荒淫无耻的纵欲生活。

比丘国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要善于分辨真伪,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2、不要相信偏方,要相信科学。

3、遇到问题时要运用智慧和勇气寻找解决办法。

4、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他人。

比丘国故事作者简介:

比丘国故事出自西游记,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大约公元1500年出生,淮安府(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故少时就很有才名。然而,他在科场却很不得志,明嘉靖二十三年补岁贡,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才任长兴县丞,不久又被诬陷贪赃入狱。出狱之后,政治理想彻底破灭,靠卖文为生,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近底层百姓,加深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产生了运用神话小说表达心中不满的想法,开始神话小说创作。吴承恩所著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加入他对明代中叶黑暗社会的深刻认识,加工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借助唐僧取经路上所经历的磨难,折射明代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表现出谋求摧毁邪恶势力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吴承恩一生创作极为丰富,却因家贫且无后,大部分著作散佚,大约公元158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