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罪与罚讲的是什么

罪与罚讲的是什么

2023-12-01 17:01:37 1349浏览

《罪与罚》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称其为“对一桩犯罪的心理报告”。作品的背后,蕴藏着作者对人类永恒母题的思考:生与死,善和恶,上帝和魔鬼。

罪与罚讲的是什么

《罪与罚》讲述的一位赤贫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为穷困而退学租住在圣彼得堡一个阴暗的小阁楼里。

走投无路下,他把妹妹给他的戒指拿去典当,只拿到两卢布。在之后他将父亲留下来的价值四卢布的怀表拿去典当,这次只拿到了1卢布15戈比。

坚信“虱子理论”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把人分为“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平凡人任人摆布,只是繁衍后代的机器;而不平凡的人属于统治阶级,可以为所欲为。

他为此写过一篇《论犯罪》的论文,认为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有充分的权利可以胡作非为和犯罪,不受法律约束,这些人,就是不平凡的人,譬如拿破仑。

拉斯科尔尼科夫认为自己是天才,想成为不平凡的人。因此他决定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

在他看来,贪婪的阿廖娜像是吸血的虱子,抢走她的钱,让自己渡过困窘的难关,自己将成为不平凡的人,回报社会,这并没有什么不道德。

在行凶的过程中,他不止杀死了阿廖娜,还意外地杀了她善良的与世无争的妹妹。躲过警察追查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并没有因此而心安理得,反而陷入了痛苦的煎熬,受尽良心谴责。

他在不断地精神追索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坚信的理念是没有人性的,他在杀人同时,也杀了自己。

最终在出身卑贱,内心圣洁的妓女索尼雅的感召下,拉斯科尔尼科夫自首获罪八年,流放西伯利亚。

索尼雅追随他去了西伯利亚,两人相爱并接受了基督的洗礼,完成了精神救赎。

《罪与罚》主要人物

男主:23岁,因贫穷而辍学的大学生,性格阴郁、易怒,有头脑,有独立思想,并由此产生出与社会习俗相悖的伦理标准。

男主妹:美丽,善良,坚强,有付出精神。作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为了妈妈和哥哥,愿意奉献自己,一直以家庭教师为职业供养家庭,曾被前雇主(妹雇男)追求陷入到极大的侮辱和委屈,与一个她不爱的男人(妹婚夫)订婚。

男主妈:深爱男主,将其作为自己全部的希望。以自己的养老金作为抵押希望供男主读完大学。

男主友:23岁,聪明、热情、友善、果断,有着非常强的行动力,因内心善良而容易轻信,与男主同样因贫穷而辍学。对男主妹有强烈的爱意。

妹婚夫:庸俗、吝啬,追名逐利,土包开花。一直希望找一个貌美、有教养,但家境贫寒的姑娘为妻,认为美貌的女人会为他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高的地位,而贫穷的出身会让这个女人一生依附于他。男主妹是他的梦寐以求的理想人选。

妹前雇:50岁上下。外表漂亮,显年轻,极有风度与魅力,有钱,有社会地位,内心放浪,为人诡异而狡猾,狂热的迷恋男主妹。其妻子在男主妹被褥事件后意外死亡,葬礼后刚结束妹雇男火速赶往彼得堡追寻男主妹。

醉鬼男:被酗酒毁掉了本应不错的生活,极度痛苦,借酒浇愁,可笑而不知廉耻,但病态的爱着家人。

醉鬼妻;性情暴烈、极爱面子,为自己的不幸委屈抱怨,患了肺痨,因照顾家庭而疲惫不堪。曾经是军官子弟,上流社会出身,年轻时是个优秀的姑娘。后来因爱上前夫与家庭反目,育有三个孩子,5岁和两个更小的,前夫死后嫁给醉鬼男。

醉鬼女儿:善良、温顺、有信仰,逆来顺受,为了家人牺牲自己,做了妓女。

《罪与罚》艺术特点

1、首先体现在它的心理描写上。篇幅长、分量重,而且独具特色。展示细腻,甚至入微到潜意识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里描写深入到变态、畸形、多重人格分裂的境地,令世人惊叹。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有很刺激的情节。这包括外部情节冲突,也包括人物内存心灵的激烈冲突。

3、现实主义方法的深化和变异。作家关注下层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挤压的压抑的生命状态、集中关注罪人、白痴等高智商人物的心灵变态、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无理性状态,所以他的小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了先河。

4、“对话”和“争论”是这篇小说所处的一种状态。

罪与罚蕴含的人生哲理

《罪与罚》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罪恶与道德的巨作。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 19 世纪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一个杀人犯的心灵独白,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人性的窗口。

01 道德与良知的力量

通过主人公罗迪翁的经历,深刻地展示了道德与良知对个人行为和内心的影响。小说告诉我们,即使在面临困境和诱惑时,我们应该保持对道德准则和内心声音的敏感,遵循良知的指引。罗迪翁在小说中面临着杀人的罪行,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揭示了良知的力量。这一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面临各种抉择和诱惑时,良知和道德准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塑造我们的行为和品格。

02 犯罪与良知的斗争

书中深入探讨了罪犯内心的冲突和斗争。通过罗迪翁的心理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犯罪后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他试图通过承担罪责和接受惩罚来寻求救赎。小说将读者引向对罪恶行为的思考,以及对救赎和改变的可能性的探求。这一启示提醒我们认识到罪恶行为对个人心灵的摧毁,并思考救赎和改变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这启示我们,无论我们犯下何种错误,我们都有机会通过正视错误、面对后果和寻求内心的救赎来改变自己。

03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通过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描绘,展示了贫穷、不公和社会不平等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小说中的人物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人的命运和选择。这一启示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并努力改善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它敦促我们思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04 对人性的思考

书中对人性的探讨是深刻而复杂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包括善良和邪恶、自私和无私、罪恶和救赎。通过对这些人性特点的展示,我们被促使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一启示告诉我们,人性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每个人都是矛盾而复杂的。它要求我们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他人,避免简单地对他人进行定性,以真实地理解和接纳他们。

05 内心的解脱与救赎

《罪与罚》通过罗迪翁的经历探讨了内心的解脱和救赎的可能性。小说中,罗迪翁通过认识错误、面对后果和寻求内心的救赎,最终找到了新的开始和改变的机会。这一启示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通过正视错误和寻求内心的救赎来实现内心的解脱和改变。它鼓励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并积极寻求个人成长和发展。

《罪与罚》创作背景

《罪与罚》,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小说是作家多年酝酿、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晶。早在1859年10月9日写给其兄长米哈伊尔的一封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已宣称,打算创作一部关于一个罪犯的忏悔录,而且相当自信地认为:“这部忏悔录将会确立我的名声”。

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场1860年法国的诉讼案。一个准备从事法律研究的青年,为了抢钱,杀死了一个老太婆,被捕后他在狱中创作了一些诗歌,并写了回忆录,为自己进行辩解,宣称自己不是普通的罪犯,而是与社会的不公正作斗争的勇士,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普遍的不公道复仇,结果变成了“社会的牺牲者”。

《罪与罚》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宣布于1849年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癫痫症时常发作。1854年他终于得到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年升为少尉后他才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这十年的经历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两年后,他完成了小说《白痴》。1872年完成了《群魔》,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同年2月9日,他在写作时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葬于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