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什么时期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什么时期

2023-11-29 11:56:54 1433浏览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赋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一下关于《归去来兮辞》这首诗。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什么时期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翻译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自己曾经使心灵为形体所奴役,又为什么独自惆怅而悲伤!觉悟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坚信未来的事情还可以补救。只是走上迷途还不算太远,已认识到归隐之正确入仕之错误。

归舟在水上轻快地随波飘荡,微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为晨光微弱朦胧而遗憾。终于望见了自己的家门,便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出来欢迎,幼子等候在大门。(啊!)庭院里的小路已几近荒芜,青松秋菊倒仍然茂盛。(我)拉着幼子走进屋门,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我端起酒杯自斟自饮,随意观赏那庭院的树木面露笑容。我倚靠南窗(远望)以寄托我傲世的情怀,我深知这小屋虽只能容膝却最易使我心绪安宁。我每天在庭院里散步已成乐趣,尽管有扇屋门却时常关闭。我拄着拐杖各处走动,随地休息,不时地举目远眺。云彩自然而然从山间飘出,小鸟儿翱翔倦了也知道要归巢。斜晖渐渐地暗了下来即将隐入西山,我仍在手抚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请让我同俗物断绝交游。世俗既然同我互相离违,我还出游去追求什么!亲戚间情深意切的交谈使人喜悦,独自弹琴读书来消愁解闷使人快乐。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到,该到西边的田里去耕作。我有时坐着小车,有时划着扁舟。有时循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有时沿崎岖坎坷的小路越过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淌。我为万物得到春天的滋润而贡献,为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而感叹!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顺从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地生或死?为什么还惶惶不安地想追求什么?富贵既然不是我的心愿,仙境又不可寻求。只怀恋在那万物得时的春天独自出去游赏,或是把拐杖插在一边去田间除草、培土。(或是)登上东边的山岗而长啸,面对清澈的溪流而赋诗,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终点,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热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解析

透过《归去来兮辞》,我们完全可以领悟陶渊明的生命大智慧。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标志着他出仕生活的结束、归田生活的开始的名作,也是他对上层社会不满的自白。该文具体而细致地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过程和思想活动,是研究陶渊明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

正文之前有一段散文的序言,说明了此赋写作的缘起。作者直言不讳地说明出来做官是为了养家餬口:“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坦率得惊人。后来担任了彭泽令不久便有“眷然有归欤之情。”为什么呢?陶渊明指出了三点理由:

一、“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装模作样,勉强去干自己根本不愿干的事情;

二、“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忍饥挨冻固然情况严重,然而违背本愿将会身心交病,更有甚于饥寒;

三、“程氏妹丧于武昌”,必须赶快离职奔丧。显而易见,第一条理由是根本的。陶渊明有自己的操守,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做官既然“深媿平生之志”,那就要独善其身,走与世俗官场彻底决裂的道路。

这段序文流畅洗练,用语或直率,或委婉,都给人以亲切之感。序文明言本文作于“乙巳岁十一月”,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冬。但辞中又说:“农人告余以春及”那么《归去来兮辞》当定稿于归隐后的第二年,即义熙二年。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最后同上层社会分手告别的宣言书,其中描写了脱离官场的喜悦和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

可以说,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官场的主动放弃之归,是执着人生寻找真我之归。他不狂放,不沉沦,对生命与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做的是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人生的真正意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