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安而不忘危出自哪里

安而不忘危出自哪里

2023-10-08 11:27:16 709浏览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出自 《周易·系辞下》。《周易》是中国源头性的文化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安而不忘危出自哪里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原典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

释义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作为占卦之用。《传》是对《经》最早的解说,旧传为孔子所作。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为《易经》否卦九五爻辞。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二卦。否:闭塞,指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否卦,卦象为天地不交感而致使万物生养之道不畅通。象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黑暗混乱时期,此时君子应静待时机,积蓄力量,不可轻举妄动,待条件成熟,一击破局,方能转危为安、否极泰来。《周易·系辞》是孔子阐释易理的文字。孔子在“系辞”中,引用否卦爻辞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

解读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在谈到经济工作、新疆工作时,他数次引用《周易》中这句名言,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底线思维”,往往体现为一种决策智慧、领导方法。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日益增多。地方债问题、网络管理问题、价值观问题这样的宏观问题,生育政策调整、食品安全管理、信访工作改革这样的微观政策,都可能成为敏感的社会风险点,稍有疏忽差池,就可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带来预想不到的系统风险。在社会治理中增强预见性,保持底线思维,才能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临难有静气,遇事有定力。

相关故事

1、战国时期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率先称霸诸侯,到了战国,更是成为七雄之一,而且国力排列前茅,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诸侯国,一个经济富庶,地理位置俱佳,且国土面积浩大,资源丰富的国家,竟然被他国所攻灭,这令人悲叹不已!秦国远交近攻,因为距离原因,秦国一再的拉拢齐国,而齐国也乐得逍遥自在,竟然眼睁睁的看着三晋以及燕、楚的灭亡,而幻想着秦国能够与其和睦相处,最终齐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而且是很温和的灭亡,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处在战争边缘,国内政局稳定,人民生活安居,就想着能够置身事外,多年的祥和竟然使之忘却了这是战国是一场场兼并战,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此居安不思危,犹如“温水煮青蛙”,败亡的确是意料中的结局。

2、三国刘表

三国是一段热血沸腾的英雄逐鹿史,最终由魏蜀吴三分天下,而在东汉末年之时,割据政权中荆州刘表绝对是东汉的名士,他有勇有谋,恩威并施,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绝对是有能力称霸天下的实权人物之一,可惜的是,刘表占据荆州后,竟然龟缩不出,只想经营他的一方老巢,没有大志向,白白浪费了这十余万甲士,最终在其死后,荆州投降,直接归入曹操麾下。

想想人家刘备,什么都没有,苦苦的奋斗了几十年,东北西跑,苟延残喘的,最终竟然愣是被他建立了蜀汉政权,如若刘备有刘表的基础,相信一统天下也是指日可待,而刘表这种一亩三分地的想法,无异于‘温水煮青蛙“,自己找死。

3、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

安史之乱是导致强盛的大唐迅速衰亡的重大原因,而这个罪魁祸首是安禄山,而安禄山的恣意妄为却和唐玄宗脱不开关系。开元盛世的确是值得肯定的,可是这却导致了唐玄宗晚年的自大和骄狂。殊不知这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朝廷安于现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氛围之中,表面风平浪静的假象迷惑了唐玄宗的双眼,朝政也是日渐腐败,高高在上的姿态,骄奢淫逸充斥着达官贵族之间,一把年纪的唐玄宗还玩起了了所谓了爱情,终日载歌载舞是好不风流。

如此盛世之下,缺乏了那种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丢失了大唐王朝开明的纳谏之风,心态不再端正,飘飘然的结果就是唐帝国盛世的覆灭,温水煮青蛙,帝国迅速衰亡。

4、清朝统治者

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也不过如此,大抵都是后世所吹捧出来的,一个蔑视他国,时刻以高姿态去俯视,去嘲笑他国的统治者,这个国家就可想而知了。奇淫技巧,尔乃蛮夷,这些狭隘的偏见,就是在清皇帝的身上都是屡见不鲜,乾隆为了一个礼仪而拒绝了英国使团,且对其呈现的先进物品很是贬斥;道光时期却对自己的敌手还一无所知;直到慈禧当权,还仍然不可一世,天朝上国,资源丰富,鄙视西方列强,图占口头之利,被割地赔款,被屈辱条约,却还高傲之极。

自大导致了其高傲骄狂,认为天下第一,殊不知这温水剧毒无比,用几百年的时光而倾覆了华夏几千年辛苦建立起的强大自信心,导致了这近代史无尽的屈辱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