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是哪个朝代
唐朝末年,政治异常腐败,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的土地,挥霍掉大量人民以血汗创造的财富,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农民终日劳苦,仍然是“健儿无粮百姓饥”。尽管这样,官府还是拼命催征租税,农民忍受不住,只好拿起武器进行反抗。就这样一场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黄巢起义是哪个朝代
唐末。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背景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结果
黄巢起义失败,黄巢被杀。在攻击农民军的过程中,黄巢旧将朱全忠以及沙陀贵族李克用等人被授予节度使等官职,地方军阀权力的不断扩张,使唐朝中央的权威进一步削弱,加深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政治状况,唐朝的统治名存实亡,唐王朝勉强又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天佑四年(907年),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宗禅位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朱全忠改国号为梁,即后梁(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唐朝灭亡,分裂的五代十国开始。
影响
黄巢起义虽然看似只是一次简单的农民起义,实际上它造成的影响却是空前的,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走向。
1、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其实在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之前,唐王朝已经走向了覆灭的边缘,而这次席卷大半个唐朝疆域的起义,更是对唐王朝造成了致命打击。曾经无比强盛的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迅速走向了灭亡。
2、五代十国乱局和宋朝国策,从武胜文弱到文胜武弱。为了剿灭叛乱,唐僖宗征调了大量番兵,例如沙陀的李克用、党项的拓跋思恭等等,再加上大量册封节度使,导致自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而战乱之后中央朝廷对各地藩镇更是毫无办法,节度使权力开始空前增大,这为后来五代十国乱局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而在五代十国乱世当中,武胜文衰现象十分严重,此起彼伏的叛乱更是直接影响了宋朝“强干弱枝”国策的出现,中原王朝竟又转入了文胜武弱的境地,而后世王朝基本遵循了重文抑武的管理模式。
3、贵族门阀阶层的消失,从贵族门阀到士子时代。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后,在长安城里大肆残杀门阀士族,而由于其之前又曾转战唐朝大半疆域,更是对江淮地区的士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这导致从东汉以后出现的门阀大族基本被毁灭殆尽,而自商周时期便开始出现的贵族门阀阶层,至此彻底消失,中原大地开始从贵族门阀时代进入士子时代,更是间接对传统开放文化造成了致命打击,唐朝以后中国文化开始趋于保守。
综上所述,黄巢起义其实并不是一次简单的王朝末期农民起义,更是一次直接导致历史走向出现转折的大起义,对后世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整体风气造成了极大冲击。
黄巢个人简介
黄巢(?—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政权开国皇帝。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置官属,众至十余万。北攻中原不利,遂南渡长江,经江西、浙西、浙东,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乾符六年(879年),围攻广州。广明元年(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不久长安为唐军包围,物资供应困难。中和三年(883年)退出长安。东进先克蔡州(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不下,兵力疲敝,致为李克用等部所破,主力瓦解。
中和四年(884年),退至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一说为其甥林言所杀。时年六十五岁。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黄巢在起义中提出并实践了“均平”的口号,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