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1023年是什么朝代

1023年是什么朝代

2023-09-22 17:30:11 485浏览

1000年前的1023年离我们足够远,远到我们快要忽视,但是铭记历史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今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11世纪,20年代,1023年是什么朝代吧。

1023年是什么朝代

北宋天圣元年(仁宗皇帝赵桢即位)。

大事记

1、1023年,北宋政府发行世界上第一种由政府发行的纸币:交子。

2、通州改称崇州,又名崇川。

3、天圣元宝: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铸,对钱,有楷书,篆书二体。铜钱为小平版式,另有铁钱有小平,折二版式。

4、1023年夏汛来临之际,由于常丰堰(唐李承修建,后于玖佑增修一次)年久失修,被海潮和暴雨冲刷得破败不堪,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内涝难排,卤水所到之处庄稼枯萎,庐舍漂浮,亭灶被毁,民不聊生。范仲淹体察民情,具情呈摺给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请求修筑扞海堰工程。张纶虽是范仲淹在南都学舍时的同窗好友,但他更看重范仲淹以民之疾苦为重的精神,于是迅速报请朝廷批准修堤,推荐范仲淹为治海能人。天圣三年,经宋仁宗批准,范仲淹被委任为兴化县令,主持筑堰。范仲淹一上任,即遇到修堰选址难题。常丰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海岸线几经变迁,修筑海堤亟需重新勘测选址。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宋代,要在沿海准确勘测,确定堤址,实是不易。范仲淹立即召集当地治水能人,共商对策。可这些人多年从事内河治水,对治海筑坝却是“门外汉”。皇命威严,责任重大,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渎职之罪谁也承担不起。这时,县里的一名幕僚建议,不如在旧堤原址修筑一番,上可以交付皇命,下可以安稳百姓,即使效果不理想,也可找出很多理由搪塞。可范仲淹深深地知道,修堤工程一旦启动,必然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草草了事,劳民伤财不说,还会给盐场一带百姓的生产生活留下难以估量的后遗症。为此,范仲淹亲临海边实地考察,苦苦寻找治海良策,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他始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5、公元1023年,仁宗皇帝赵桢登位,即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降旨在京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组成队伍,建制为专事消防机构——军巡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这些军士都经过严格训练,技精、艺高、胆大、责任心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督促居民按时息灯,消除火灾隐患。为及时发现火警,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铺兵轮流更替,昼夜值班,风雨寒暑不避。发现火警,及时报告。楼下“有官房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并备有多种灭火器械;“诸如大小桶、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一应俱全。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点进行扑救。同时,铺兵还飞马报告失火地段的军政长官厢主,开封府尹及负责京都卫戍的马步军殿前三衙,“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纹丝不乱。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

6、农安辽塔位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所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结构,分塔基、身、刹三部分,通高44米。塔身由不同形状的青青砖、平瓦、筒瓦、猫头瓦和水文瓦等砌成。它是长城以北少有的辽金时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古塔。在修缮过程中,曾出土释迦牟尼和观音的塑像、瓷香炉等珍贵文物。辽塔成为黄龙府和农安的象征。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天圣元年(1023年),宋仁宗命高克明图绘便殿,画成,深为仁宗所赏爱,即刻晋升为画院侍诏,守少府监主簿,赐紫。

8、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级八面,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