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于谁的文章
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常被人理解为是他对阿Q的态度。其实不是,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于谁的文章?
出自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原文是“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是鲁迅对英国诗人拜伦对他不觉悟的同胞的态度的一种总结,既对他们的遭遇感到失望,更对他们的不抗争感到不幸。
【解释】: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话常被人们错认为是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态度,不过孔乙己这样的形象,确实也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对象,更多的是借这句话,想要点醒当时的国人。
《摩罗诗力说》是1907年鲁迅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一篇文论。当时正值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期,鲁迅站在了革命派的一边,并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摩罗诗力说》由于是用文言文写的,故在语言文字方面比较复杂难懂,且篇幅又较长。鲁迅在他的杂文集《坟》的《题记》里曾经提到,他那时“喜欢做怪句子和写古字,这是受了当时《民报》的影响”。
意义: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为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应时而作的。它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摩罗诗力说》是“五四”运动前,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巨作,是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檄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文中的科学性、战斗性和抒情性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少段落读起来琅琅上口。
从认识水平上,《摩罗诗力说》无疑是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最高的作品,这可以从晚清的有关报刊、文集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中得到印证。
因此,要想了解鲁迅先生如何洋为中用,对旧传统、旧文化为代表的孔孟之道进行深刻批判,以及鲁迅先生为何要以介绍浪漫主义诗人及其诗歌流派来作为反封建的武器,倡导“恶魔诗人”“反抗诗人”“复仇诗人”和“爱国诗人”的精神,大胆提出冲破禁区、扫荡迷信,大力宣扬救国救民、解放中华民族的思想,就必须去读一读这篇《摩罗诗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