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出自谁的作品
提到“曲径通幽”这个成语,很多人下意识都会想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句古诗。没错,“曲径通幽”便出自于这首诗,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曲径通幽出自谁的作品
曲径通幽这个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往幽静的美景,形容隐藏的景色往往雅致迷人。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出处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介绍
常建,生卒年月不详,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仕途不顺,浪迹漫游山水,以琴酒自娱,最终隐居鄂渚(宋洪兴祖补注:楚子国君熊渠封中子红与鄂,鄂州武昌地是也。隋以鄂渚为名),今湖北武汉市境内。诗多写山水田园,意境深远,盛唐人对他的诗评价很高。
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即勾勒出清晨时分古寺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古寺,洒向山中的林木寺院变得绚丽明亮,高耸入云的山林更加翠绿葱茏,使人心旷神怡。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刻画的出神入化。这儿写的是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作“竹径通幽处”),点出诗题“后禅院”,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径和后禅院幽静迷人的景色。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的运用。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翠竹幽林熠熠生辉,活泼的小鸟欢快的飞翔在茂林修竹之间,禅房间的水潭清澈见底,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使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一作“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蚕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过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然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曲径通幽的用法:
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造句:
1、曲径通幽是艺术上的含蓄,平岗开旷是节奏上的流畅。
2、或曲径通幽,吸取精华,或发现疑点,窥出纰漏;此乃思维进入多向性、多维性、多变性的可贵征兆。
3、顺着这条小路向前走,转过几个弯,有一片桃树林,真可谓是曲径通幽呀!
4、曲径通幽,再往前必有佳境。
5、爷爷家住在曲径通幽的山坳里。
6、登上泰山向下望去,高堂广厦鳞次栉比,郁郁琼楼错落有致,登山小道曲径通幽,远远望去,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