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出自哪位名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出自哪位名人

2023-08-24 15:24:09 338浏览

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出自哪位名人?

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注释:《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固:指原本、本来

或:有的人。

于:此句中表示比较。

鸿毛:大雁的羽毛。喻指价值小。

节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司马迁简介: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着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着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在受宫刑前,是一个地位不高不低的士大夫,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家境也还不错。武帝时期虽然穷兵黩武,但是整个国家国力还是十分强盛的,整个国家面貌昂扬向上的。

汉代将军李陵被俘,投降匈奴,事实上当时还没有投降,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情惨遭牵连,引来杀身之祸,当时汉代有一个传统,如果肯接受宫刑就可以免死罪,或者拿万贯钱财来赎死罪,司马迁没有那么多钱,为免死罪,只得接受宫刑,这种切肤之痛对于士大夫的司马迁来说是非常的耻辱的,司马迁也因为这种痛开始重新审视西汉,这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司马迁在狱中所写,他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还有任务没有完成,便活下来了,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情感,也改变了史记的色彩,以前撰述历史都是向好的方面去写,可是司马迁的史记开始揭露一些封建皇权下的暴政,里面还夹杂了司马迁深邃的情感,对于后人来说,不仅是史料,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