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谁

2023-08-18 16:36:51 332浏览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称为“龙舟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它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闻名于世,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谁?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传说,这一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

屈原,湖北秭归人,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据推测生于公元前342年3月6日,卒于公元前278年4月26日。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端午节的由来】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报杀父杀兄之仇。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夫差听后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3、纪念孝女曹娥:相传东汉上虞人,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寻找多日后,仍未找到其父,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几天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

【端午节习俗】

习俗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习俗,是当时古代诗人屈原投江之后,很多当地河边的百姓,闻讯来划上自家船,在江河里搜救尸体,但是始终未寻得。所以人们就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这个时候,演变成了赛龙舟的赛事,热闹非凡。

习俗二: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自己在家里包各种口味的粽子,有咸的有甜的,都非常好吃。而且端午节正是夏季的时候,河边都长出来芦苇叶,正是包粽子的好时机。另外,端午节之前,正是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很多考生家长就会包许多粽子,因为粽谐音“中”,寓意高中,祝所有考生考出好成绩。

习俗三:挂菖蒲艾草

在端午节这一天,民间常有挂菖蒲的习俗。菖蒲,一种草本植物,叶子扁平,花朵细长,自古就被人们视为避邪之物。据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屈原的诗人,因为深爱国家和人民,却遭受到了权贵的排挤和诽谤,最终流放到江南。在流放期间,他对于祖国的怀念和思念之情难以言说,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采摘菖蒲、挂起菖蒲,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习俗四:系五色线

端午节系五色线的习俗,也称为“穿彩”。据传,系五色线可以驱邪、祛病、祈福。五色线代表五行五方,也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此外,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系五色线也象征着迎接新的开始,祈求幸福和平安。

习俗五:洒雄黄酒

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又一项传统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做法。雄黄,是一种古代药品,具有驱蛊、杀菌、排毒的功效,古时候人们常常用它来保护身体健康。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喜欢用雄黄来洒洒,以此来祭祀屈原和祖先,同时也希望可以驱除疾病和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