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梁祝的第一作者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面世,作曲家之一的何占豪先生也因此被称为“梁祝之父”。
谁是梁祝的第一作者?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经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该作品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队协奏。
创作背景: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10]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20]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27]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何占豪简介:
男,教授、作曲。浙江诸暨人,1933年8月29日出生。1950年初考入浙江省文工团,1952年转入浙江越剧团,任扬琴、月琴、小提琴演奏员。1957年获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乐师奖。同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习小提琴,后转入作曲系,专攻作曲,从师丁善德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以越剧音乐为素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大获成功,一举而为世界名作。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唱片、白金唱片奖,被誉为中国民族交响乐的经典曲目。80年代开始,于教学同时又不断在戏曲音乐园地耕耘,先后为上海卢湾越剧团的《孔雀东南飞》、南京市越剧团的戏曲艺术片《莫愁女》、浙江电视台的戏曲电视剧《别也难》作曲,皆获好评。还多次为浙江各县越剧团作曲,在省戏剧节中获奖。
经他教学与培养的戏曲作曲遍及全国,其中越剧作曲有陈国良、何占永等后起之秀。为中共党员。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梗概:
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
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又传:祭拜时,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