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的好处及意义
-
晨读的好处及意义
早晨的记忆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时段,所以晨读是事半功倍的,早上起来神清气爽,脑子比较清醒,而且记忆力也不错。语言学习是不可不读的,从学、从记、从说的角度来说,晨读的好处有很多。
晨读的好处及意义:
1、可以培养朗读能力
原来掌握得不好的知识。通过读去强化记忆,或将课外知识强化记忆,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自己很有用,孩子就会认真去做,努力掌握好晨读时间,从而提高晨读质量。
2、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早上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孩子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就变得外向了。
3、有利于记忆材料
经常晨读,可以帮助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4、形成感知能力
研究发现,人的右脑贮存了500万年的信息,并且人有一种本能的感知能力。晨读能够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并能和右脑中贮存的信息形成共鸣,得到一种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并从中获得能量,进而把这些宝贵的感知浓缩和储存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发展,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5、增进脑呼吸
晨读在某种意义上和唱歌有相同之处,它的运动原理是通过腹式呼吸带动人体各肌肉组织运动,同时锻炼呼吸道和腹部,进而增进大脑呼吸。人在发声时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新陈代谢。成人呼吸吸入300毫升空气,在诵读和唱歌时可以增加7至10倍。
6、 提高写作能力
晨读时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疯狂朗读好处多,疯狂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2023-11-11 14:52 查看全文> -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由于该线南北两侧显着的自然差异,我们通常把秦岭淮河一线当做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条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1、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2、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3、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4、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5、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的纬度大约是多少?
秦岭淮河一线的纬度位置为:32°N~34.5°N。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着差异。
秦岭,是位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中国南方,秦岭以北为中国北方。
淮河,是位于秦岭东边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相关习题:
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
C、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线。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4、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指()。
A、黄河一线。
B、长江一线。
C、海河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界线,它还是()A、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B、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是耕地与草原的分界线。
6、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这条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夏季风的影响。
D、冬季风的影响。
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
A、冬小麦和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8、我国秦岭-淮河一线()。
A、以北为亚热带。
B、以北年降水量大于800mm。
C、以南为干旱区。
D、以南冬季一月均温0℃以上。
2024-04-20 09:19 查看全文> -
西游记大结局五个封号的意义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西游记》,生活即是修行,每个人的功课截然不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后,灵山上的那场封号大典,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生暗示。以下是对西游记大结局五个封号的意义的简单介绍,便于大家理解这本小说,理解人生这个课题。
西游记大结局五个封号的意义
《西游记》大结局五个封号代表着他们功德圆满。
唐三藏: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被赐封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被赐封为“净坛使者”(全称,净坛使者菩萨)。
沙悟净:被赐封为“金身罗汉”(全称,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白龙马:被赐封为“八部天龙马”(全称,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旃檀功德佛是佛经《大宝积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唐僧的封号象征着心身合一,指引我们在修行中要内外兼修,心身合一才能取得真经。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这个封号表明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和他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决心。孙悟空的封号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
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猪八戒在取经过程中的食肠宽大,象征着他对物质享受的执着。净坛使者的封号意味着猪八戒虽然有情欲,但他的职责是管理贡品,享受八方香火,相当于菩萨果位,提醒我们在修行中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但仍可为佛法做出贡献。
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罗汉虽然不受生死轮回,但他的慈悲心是有局限的。沙和尚的封号象征着他的本性珍贵,提醒我们在修行中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慈悲心,即使不能像佛菩萨那样有大慈大悲,也要尽力帮助有缘分的众生。
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白龙马作为天龙八部众之一,象征着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他的封号提醒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志,因为意志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五个封号分别代表了《西游记》中角色的内心、身体、情欲、本性和意志力,是对他们取经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品质和精神的肯定。
西游记大结局概括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们到珍楼用斋,入宝阁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白精。他们重返灵山告状,佛祖却不责怪二尊者。师徒们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回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龟。老龟曾托唐僧向佛祖打问自己的归宿,不想唐僧忘却了此事。老龟一怒,沉下河去。师徒们挣扎着上了岸,又得八戒用耙捞上经包,在石上晾晒经文,不料不少经页沾在了石上……师徒们经历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返东土,普济众生。久已盼望的唐王君臣,正在殷殷迎接师徒四人。
《西游记》的特色
《西游记》书中描写了顽皮机智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严格执着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孙悟空的形象,那是神来之笔,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1、《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孙悟空的形象最引人关注,猪八戒的形象也很引人注意。他具有行动莽撞、好吃懒做等特点,是猪性和人性的结合体。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耐劳,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但他的毛病特别多,比如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遇到困难就产生动摇。猪八戒的缺点,体现了某些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唐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一心想成正果,持戒精进,因此对于财利的笼络、美色的诱惑和权势的引诱都毫不动心。作为一个和尚,他品性仁善,有时相当富于同情心。然而在性格方面,他几乎是孙悟空的对立面。他懦弱胆小,爱听谗言,是非不分,昏庸糊涂,反映了诸多的人性弱点。他听信谗言几乎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
2、《西游记》中,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结合起来,寄予了作者对于笔底世界的鲜明爱憎。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他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丈二尺长的大扇。这就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猪八戒虽然也是正面人物,但作者对他身上的缺点毫不留情。
3、《西游记》的结构相当完整。《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如从红孩儿的被擒到三借芭蕉扇,引出罗刹女被遗弃、牛魔赴宴等情节。还有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以及老鼋驮经落水的伏笔,都显示了作者对结构布局的匠心。
4、《西游记》的语言韵散结合,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白话的简单明确和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汇。如运用了“不当人子”、“活达”、“了帐”、“囫囵吞”、“一骨辣”这些方言词语,行文十分活泼。作者写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西游记》的写作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二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敌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024-02-26 16:31 查看全文> -
鸿雁的寓意象征意义
在古代诗歌中,鸿雁一般比喻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因为在古代文学诗歌作品中,鸿雁多被形容是传信的使者,所以有鸿雁传书一词。鸿雁排成“ 人” 字型飞翔的景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寓意,象征着团结互助、友好相处。
鸿雁的寓意象征意义
鸿雁的寓意是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在诗词中象征意义是:流民哀情、游子乡情、书信。“鸿”的本义是大雁,古人相传,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雁信”“雁书”,往往代指书信。因其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在诗词中的意象
一、思乡之情
鸿雁作为一种候鸟,常常引起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古诗词中,鸿雁也常常被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比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中,鸿雁被用来表达离开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衡阳作为游子的目的地,也成为了游子心中的家乡。
二、离别之苦
离别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而鸿雁则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中,鸿雁被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因为鸿雁秋天南飞,而离别也是在秋天发生的,所以鸿雁的迁徙也成为了离别的象征。
三、哀怨之感
古诗词中常常表达人间的离愁别绪,而鸿雁则常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中,鸿雁被用来表达一种哀怨的情感,因为花落去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失去,而燕归来则是一种新的开始,这种对比也使得鸿雁成为了表达哀怨情感的意象之一。
四、兴亡之叹
古诗词中常常包含着对于历史兴亡的感叹,而鸿雁则常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鸿雁长飞光不度”这句诗中,鸿雁被用来表达历史兴亡的感叹,因为鸿雁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迁徙一次,而历史兴亡也是无法逆转的,因此鸿雁也成为了表达兴亡之叹的意象之一。
五、闺怨之痛
古诗词中常常包含着女性对于生活和爱情的怨恨和痛苦,而鸿雁则常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鸿雁在云鱼在水”这句诗中,鸿雁被用来表达女性对于爱情的怨恨和痛苦,因为鸿雁和鱼都是无法相见的,这种无法相见的意象也成为了表达女性闺怨情感的象征之一。
六、边塞之景
古诗词中常常描绘边塞的风景和战争的场景,而鸿雁则常常被用来描绘边塞之景。比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诗中,鸿雁被用来描绘边塞的风景和战争的场景,因为黄云、白日、北风、大雪等元素都渲染出了一种荒凉和寒冷的气氛,而鸿雁作为迁徙的候鸟,也成为了这种荒凉和寒冷气氛的象征之一。
描写鸿雁的诗词
1、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3、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4、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唐·王维
5、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6、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7、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霜月》 唐·李商隐
8、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9、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10、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11、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12、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13、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14、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唐·王勃
15、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16、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17、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18、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19、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 隋·卢思道
“仁义之禽”——鸿雁
鸿雁是一种群居候鸟,它有区别于一般鸟类独特的生命价值品格,它是知性之鸟、智慧之鸟,更是情感之鸟。
鸿雁相依互助的团队精神,使得人们赋予了它“仁、义、礼、智、信”的高贵品格,因而被誉为“仁义之禽”。
鸿雁看到同类被猎杀或病死,它们垂泣哀鸣,如失手足,这为“仁”。
鸿雁对爱情忠贞如一,“一失雌雄,死而不配”,这为“义”。
鸿雁在飞迁中,“依次而飞”、“递相谦让”,轮流领飞,这为“礼”。
鸿雁团队分工明确,机智敏锐,防范严密,这为“智”。
鸿雁“春北秋南”,依照季节变化迁徙,从不失约,这为“信”。
鸿雁之美,在于品格;鸿雁之恋,在于情谊。
鸿雁与大雁的区别
鸿雁和大雁都属于雁科鸟类,但它们存在一些区别。
1. 外观:鸿雁比大雁更大,体长可达100厘米左右,翼展可达180厘米以上。鸿雁头部与脖子之间有一白色颈环,而大雁没有这个特征。
2. 分布区域:鸿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东北亚,而大雁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中部的高纬度地区。
3. 叫声:鸿雁的叫声比大雁更为激昂响亮,声音尤其在飞行中更加强烈。
4. 群体习性:鸿雁更喜欢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常常会形成千只以上的大群;而大雁在迁徙季节时也会形成大群,但通常比鸿雁小很多。
5. 行为特点:鸿雁是一种享有高度社交性的鸟类,它们经常组成大规模的队列进行迁徙;而大雁则更为勇敢和机敏,对外来的干扰和威胁反应更为积极和迅速。
2024-02-23 17:01 查看全文>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意思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以文才卓越、个性坚毅而著称的文人之一。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意思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个“最”字,正是诗人喜悦心情的绝佳写照。“烟柳满皇都”是晚春的景色,诗人用它来与早春对比,认为到了暮春时节,处处花红柳绿,反而不像严冬方尽、春回大地时这一分淡淡的草色那样令人欣喜、惹人怜爱了。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珍贵和美妙。全诗风格清新自然,几近口语,看似平淡的背后,却凝聚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和别出心裁的巧思,从而造就了甚至连绘画也不能及的一种艺术化的景致。
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的意思
意思:远远地超过。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译文: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的的意思是这样的:春姑娘,用毛毛细雨给世界痛痛快快的淋洗了一番。满世界就象撒了酥油一样亮晶晶的滋润。 远处一片淡绿的草色,可是走进却更多的是土地的颜色。一年中这时才是最美丽的时刻,即使烟柳笼罩这的长安城,也不如这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赏析
诗的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描写初春的小雨,韩愈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形象,并且读起来十分优美。而小雨本就是早春的独特景色,虽然文字简单,语意却回味无穷。与杜甫诗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因为在早春,草木都才刚刚发芽,特别是地上的小草才刚刚破出地面,所以远远看去好像一片青青的草色,但是近看时却发现,青色没那么明显。这是从一远一近的角度写早春时节草色的独特之处。
紧接着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则是对早春美景的大加赞赏。通过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早春时节的小雨和小草,是一年春色中最美的景色,它远远超过了满城处处烟柳的晚春景色。而纵观唐诗,描写春景的诗多取明媚的晚春,像韩愈这样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更美的,还是少数,可见其独特之处。
另一方面,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也能看出韩愈细腻入微的观察。“润如酥”的小雨和“遥看近却无”的草色,都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更多的是象征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而烟柳已经是暮春了,并且满城皆是,也就没有那么稀奇了。这样一对比,则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美。
背景
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韩愈时年五十六岁,刚刚由兵部侍郎升任吏部侍郎,所以心情很好。虽然年近花甲,依然以像快的心情迎接着早春的小雨。从诗中“天街”这一地点推测,他很可能是在上班时间或上班途中写信邀约张籍出来游春。揣摩韩愈诗意,张籍可能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以诗代信,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劝张籍不要忙于公务,而要珍惜春光,欣赏春色,不管多忙,都不能失掉一颗少年心。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今河南焦作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称赞其“文起八代之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他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在韩愈的众多诗作中,以长篇古诗居多,以写实为主。还有一部分诗作文风大为不同,以清新、富于神韵的特点为主,近似盛唐时期的诗风,如《晚雨》、《盆池五首》,最为著名的就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2024-02-21 16:45 查看全文> -
排比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排比句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其目的是通过相近的结构和语言来强调一系列的事物或概念。语文考试中经常会考察这种手法的好处,下面将详细介绍。
排比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排比手法的定义: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分类:
1、成分排比:
例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例②: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单句排比:
例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例②: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被控制在种族隔离的镣铐下;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
3、复句排比:
例①: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例②:有的人希望成为中国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却又畏惧科学研究之寂寞;有的人想成为中国的莫泊桑,却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又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耕耘。
4、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手法的答题模板: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气势磅礴,突出了人或事物的……特点,抒发了……的感情。
举例:
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八下贺敬之《回延安》)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延安城的新面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城建设新面貌的赞美之情。
2、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拐走。(九下刘绍棠《蒲柳人家》)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怕”字短语,语言整饬,有节奏感,写出了奶奶对孙子的百般疼爱与呵护。
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九下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确指出读书要纠正三种不当的态度,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与排比手法相关的习题:
1、下列选项中的排比出自《骆驼祥子》,请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B.在他的知识里,他晓得京西一带,象八里庄,黄村,北辛安,磨石口,五里屯,三家店,都有养骆驼的。
C.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谁可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骂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洞儿——象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的联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的响。
D.在他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参考答案】D,排比项是句子或主谓短语。其他三项是词语。
2、下列选项中排比出自《骆驼祥子》,请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在娘家,她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零钱;只是没有个知心的男子。
B.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C.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象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
D.恶人都会遭报,都会死,那抢他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欺骗他压迫他的虎妞,轻看他的刘四,诈他钱的孙侦探,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都会死,只有忠诚的祥子活着,永远活着!
【参考答案】C,排比项是复句。其他三项都是短语,当然A、B可以理解为句子。
3、下列选项中排比出自《骆驼祥子》,请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的立在灰黄色的天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寒的西山。此处排比渲染凄冷氛围,暗示不详的结局。
B.她不准他晚上出去,也不准他好好的睡觉,他一点主意也没有,成天际晕晕忽忽的,不知怎样才好。有时候欣喜,有时候着急,有时候烦闷,有时候为欣喜而又要惭愧,有时候为着急而又要自慰,有时候为烦闷而又要欣喜,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此处排比突出了祥子心情的复杂。
C.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的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与行人,仿佛都被风卷了走,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此处排比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慌乱氛围。
D.后天正日子,谁也不准拉车。早八点半,先给你们摆,六大碗,俩七寸,四个便碟,一个锅子;对得起你们!都穿上大褂,谁短撅撅的进来把谁踢出去!吃完,都给我滚,我好招待亲友。亲友们吃三个海碗,六个冷荤,六个炒菜,四大碗,一个锅子。我先交待明白了,别看着眼馋。亲友是亲友;我不要你们什么。这两处排比表明刘四爷作为一个外场人,只想在车夫和亲友面前挣足面子。
【参考答案】D,这两处排比不仅表明刘四爷好面子,还体现刘四爷精于算计,不能因“一毛钱的人情”而成了“冤大脑袋”。
4、请尝试找出下列语段中的排比组数()。
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A.一组。
B.二组。
C.三组。
D.四组。
【参考答案】C或D,三组或四组都有道理。
2024-01-31 08:17 查看全文>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它不仅体现了苏联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力,也展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次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之一。这次战役之后,德国在东线战场的进攻势头被阻止,苏联红军开始进行反攻。此外,这次战役也使得纳粹德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其战争潜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这对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持续了整整200天。苏德共投入400万兵力,伤亡高达200万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过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防御阶段:
1942年7月,德国国防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坚守城市,逐渐消耗德军实力。
2、消耗阶段:
1942年9月,德国开始使用空军对斯大林格勒进行轰炸。苏联红军则在城市中顽强抵抗,避免德军占领全城。
3、反攻阶段:
1943年2月,苏联红军发动了著名的天王星行动,向斯大林格勒以西的德军发起大规模反攻。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守军也向德军发起了反攻。经过长时间的战斗,苏联红军成功击退德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1、两场战役的意义不同:
莫斯科保卫战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公司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是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2、两场战役发生的时间不同: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1月7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后续战役。
3、两次战役发生的地点不同: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流域。
4、两次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同: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约100万人参战,苏联红军约125万人参战,其中德军伤亡大约581900人。苏联红军共伤亡大约65万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参战人员一共是2500000人参战。苏联共损失1129619人。轴心国伤亡约8500000人。
2024-01-22 18:2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