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为什么胆小是因为什么
-
小孩为什么胆小是因为什么
孩子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特别胆大,有的特别胆小,就算是一个父母生的,孩子所呈现出来的特性也是不一样的。想要解决孩子的胆小,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胆小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小孩为什么胆小是因为什么?
1、家长打击孩子自尊心。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喜欢跟别的小孩玩,之所以胆子比较小,就是因为性格太过内向原因造成的,他们的性格之所以太过内向,就是因为自卑,而这种自卑跟家长有着放不开的关系。
2、家长过于限制自由。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呆在家里写作业,不允许外出游玩、和小伙伴玩耍,长时间不接触外界事物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胆小,不爱与他人交流。
3、安全感不足。
很多孩子为什么在家里很活跃,是因为孩子对家和家里的所有人很熟悉,有安全感,很踏实,孩子知道家人都疼他,会和家里经常说话,表现自己,但孩子在外边,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陌生人,孩子没有安全感,不愿意说话或者表现自己。
4、父母很胆小。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很多家长在家里或者在外边,都不爱说话,无形中导致孩子也不爱说话,在外边胆小。
小孩胆小怎么办?
一、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胆小的,孩子胆小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觉得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有敌意,所以才会一直想要逃避。当孩子有安全感之后,她会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所以也就没有那么恐惧,自然会更加自信大胆,所以父母从小就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二、放手锻炼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离开了大人的保护,就会变得胆小怕事,所以家长们要放手锻炼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问题,就可以让孩子的胆子变得大一些。
三、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平时都处于苦口婆心教育的状态,其实往往话说得太多,孩子反而会听不进去,而且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的和孩子强调,孩子会逐渐的怀疑自己的能力。家长要做的就是平时多听孩子说,要明白孩子哪些地方是自己不敢去做的、哪些地方是自己不会的、哪些地方是自己不想去尝试的,然后家长再对症下药。
四、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接触。
其实“习惯”是锻炼胆量很好的办法,孩子胆子小一定程度和接触外界少有关系。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接触,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孩子学会和小朋友互动交往,性格慢慢就放开了。
五、多陪孩子,尤其是父亲。
母亲在教育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按照自己女性的原则标准,要求孩子顺从听话。相对母亲来说,父亲更加外向、勇敢、果断。爸爸带着孩子玩耍的内容一般也更加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如果说妈妈像月亮,那么爸爸就像太阳。一个孩子很难沐浴着月光长成一个阳光少年,他必须吸收来自爸爸的太阳光辉,才能形成开朗的心态。
-
小孩为什么胆小
小孩为什么胆小?
一、见人太少。
家庭环境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气质,如果孩子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比较内向安静的人,那么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会遗传这一特质。家庭成员比较喜欢宅在家里,导致家庭社交模式相对窄化,接触到了人也相对较少,孩子也因此在社会特性上更容易遗传家族的行为模式。
二、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常的生活细节上,全家人都是呵护备至,一些本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比如说,每天上学父母都给孩子背书包等等;家长还会给孩子灌输一些比较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孩子害怕外出,缺少安全感,觉得只有在家呆在父母身边才是最安全。
三、孩子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深入,形成了危险意识。
老话说得好“无知者无畏”,意思就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就不会懂得害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深入,也就有了危险意识。他可能就知道,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人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他在做事情前,就比较谨慎,也就出现了看似的“胆小”。但这其实是孩子自然成长的表现。
小孩胆小怎么引导?
1、给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父母要正确的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如果孩子非常害怕小动物,比如害怕小猫,小狗,那么父母也要讲究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小动物一般不会伤害人,但要学会怎样和他们相处,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安全感,孩子也会逐渐的不再害怕小动物。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赞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在不断进步的,父母要不断给予孩子鼓励和评价,要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有价值的。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者考取了一个好成绩,父母要及时的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心。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孩子进行表扬。
3、不要过多干涉孩子。
据研究表明,如果家长经常干涉和过度约束孩子,就会使得孩子对家长产生特别严重的依赖感,当孩子离开家长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应对外界的一切,进而容易有胆小、怕生的表现;反之,如果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加自由的生长环境,孩子的性格就会更加外向、大胆,会更愿意做许多尝试。
4、多带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
家长平时应该多带着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接触接触外界。家长不能过度溺爱孩子,一直束缚在家庭的小圈子里面,接触的人太少或者缺乏交往,势必会引起孩子发生和胆小。多带着孩子接触外界,能认识很多的事物,而且接触了不同面孔。时间久了,会让他们不会感觉到惧怕,而且增加了其参与意识,扩大了社交范围,让孩子掌握了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和他人相处的技巧。
5、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是让性格胆小的孩子充满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展现自己的优点。然后逐步扩大范围,在熟识的亲戚朋友面前、在有少数陌生人的环境中,鼓励孩子展现自己的才能。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是曾经那个胆小如鼠的那个孩子了,而是逐步逐步的成长为一个小大人了。
6、多陪孩子,尤其是父亲。
母亲在教育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按照自己女性的原则标准,要求孩子顺从听话。相对母亲来说,父亲更加外向、勇敢、果断。爸爸带着孩子玩耍的内容一般也更加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如果说妈妈像月亮,那么爸爸就像太阳。一个孩子很难沐浴着月光长成一个阳光少年,他必须吸收来自爸爸的太阳光辉,才能形成开朗的心态。
-
小孩子自私是因为什么
小孩子自私是因为什么?
1、父母的错误教育所致。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过于严厉,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孩子只能自我封闭,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父母对孩子处处迁就,导致孩子从小就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想法,产生“我是家里的核心”的思想,以至于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于是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处处都要别人迁就。
2、自我意识强烈。
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发,心理学上叫做“物权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很抗拒和别人分享。他们认为我的东西就是我的,一点都不许别人触碰,这时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做好引导。
3、周围的不良影响。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小孩子自私怎么教育?
一、不要过分宠爱。
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变得自私的话,那么就一定要记住,千万不可以过分地宠爱孩子。虽然我们应该爱着孩子,但是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把控住“度”,爱孩子并不代表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更不是为孩子无条件地去做某些事情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爱孩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让孩子变得独立,这才是我们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二、让孩子尝到自私的苦。
既然孩子喜欢自私的去对待别人,那么家长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譬如我们在和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孩子不懂得将玩具分享给我们,那么我们在玩玩具的时候,孩子要求我们分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不分享。孩子尝到了自私的苦,我们在加以引导的话,孩子就可以改掉自私的问题。
三、多和小朋友玩耍。
对于孩子自私的行为,最好的做法就是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在相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分享,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当别人愿意把玩具给我们玩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感谢别人,让孩子脑子里有一个分享的概念,从而变得不再自私。同时孩子在结交朋友的过程当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一举两得。
四、玩游戏克服自私心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游戏,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怎样爱护自己、医生怎样照顾病人等等。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为他人着想。
五、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当父母下班回到家可以给父母端一杯热水或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用自己的劳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这样,不但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父母要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样学样。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模板。在什么样环境下就会有什么样性格的孩子,有的父母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斤斤计较和自我的行为,这就变相地教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表现得太突出,久而久之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自然也学着大人去分享,也不会自私了。
-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因为什么
孩子最初是没有安全感的,但是当孩子的坏情绪,没有被家长重视或者及时发现时,孩子就会慢慢变的做事犹犹豫豫,性格也会变得胆小怕事,自卑不自信,那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因为什么
1、缺乏信任以及交流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样能够享受快乐的童年和时光,但是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丧失了自信心,不能克服一些困难,担心孩子会走入歧途,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长时间下去会失去信任感,从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父母应该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是可以的。
2、给孩子定的目标过于遥远
每个家长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度操劳孩子的事情,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若给孩子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孩子压力不能增长,因为不能承受其压力而变得没有安全感。
3、父母的情绪给孩子带来了影响
夫妻关系冲突会让情绪变得稳定或者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大部分孩子在面对家长的不良情绪或者矛盾时,都会感觉到恐惧和无助,所以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给孩子创造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1、给孩子足够的依恋
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对母亲产生依恋感,这不是单纯因为母亲提供了乳汁,在拥抱孩子的时候,母亲也能为孩子提供十分舒适的感觉,做到互动交流和情感支撑。更为重要的是,经常的肌肤之亲,同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2、融洽的氛围
父母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快乐的生长环境,这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能够长期处于开心快乐的环境之中,对其安全感培养具备积极意义。
3、高质量的陪伴
与孩子建立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们要积极地去陪伴他们。很多宝妈在生完孩子之后,都会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加入父母两个人都在上班,即使每天工作再忙,晚上也要安排一到两个小时来陪伴孩子,让他们变得更加开心快乐。
-
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是因为什么
随着孩子进入学校的课堂,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孩子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也有一部分孩子不敢举手唯唯诺诺,那么,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是因为什么?
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是因为什么
1、性格内向但学习很好的学生,因为先天性格的原因,虽然老师的提问大都会,肯定不会主动发言。但在老师的要求下,会遵守并会找机会每星期主动发言三次,如完成任务一般。
2、老师的提问最多一到二个结论,几个孩子抢先说了,其它同学就是知道也不想重复,所以不会再举手,让人感觉就是不主动发言。
3、虽然胆大,外向但基础可能不太好的孩子,如果积极主动发言错了,引来同学发笑,如果老师不会巧妙的调节和鼓励,伤到自尊,下次是再不会发言了。
4、胆小怕事的孩子想都不要想,一定不会主动发言。孩子发言要站起来,一个孩子孤零零站在那里,胆小的孩子会有很强的恐惧感。就是都会的内容,一站起来反而忘记了,所以不会主动发言一点都不奇怪了。
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怎么办
1、弄清孩子的内心想法
可以在吃饭、散步等时候,和孩子交谈下。如果孩子是因为胆小害羞,我们就应该注意了,尽量逐步引导改变;如果孩子是怕答错,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只要发言不管对错都是勇敢的孩子,老师都会喜欢。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用质问和批评的口气和孩子说,会适得其反的。
2、借老师名义劝导
在孩子们的心中,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老师可是比爸爸妈妈还有权威,还厉害的人物。告诉孩子,老师最喜欢的就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那些遇到提问就低头,不敢看老师,不举手的,老师不喜欢。老师不怕你答错,就不喜欢你没勇气举手。
3、请老师协助
我们可以主动和老师多沟通,逢年过节多问候,请求老师给予多些关注,专门点孩子发言。也可以私下让孩子和老师多接触,消除距离感。
4、日常生活多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待人接物的机会。比如,教孩子招待客人,路上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多出去和同龄小朋友玩耍,给同学们表演讲故事、唱歌跳舞才艺表演等。不知不觉,必有所用。
总之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家长应该以平常心面对孩子,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赞美孩子良好的表现。口才是通过学习让孩子可以自信的上台,做精彩的展示、并且仪态大方、语言流畅,达到敢说、能说、爱说、会说的能力。
-
孩子叛逆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进入叛逆期本来是很普遍的现象,可是家长一谈到“叛逆期”总是谈虎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每每说起孩子的表现,很多家长都会恨铁不成钢,导致与孩子双方都很痛苦。想要打破目前这一局面就要先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看得见希望。
孩子叛逆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1、盲目比较
有一部分父母,总免不了有个毛病——热衷于比较。他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再攀比,自以为这种比较是为了孩子好,督促孩子上进,却没想过,这样的比较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心理负担。
2、总否定孩子
批评意味着你对孩子的想法、体验、感受、价值观,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孩子常常会把这些批评,当作是对他的贬损。一个经常被批评,感受不到爱的孩子,更容易变得叛逆。
3、过多的唠叨
唠叨就是家长反复说一些已经说过很多次的事情,比如在学校要认真听课等等,久而久之,孩子拒绝倾听,甚至直接与父母对立。
孩子叛逆家长该如何引导?
1、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孩子存在叛逆的行为与表现,都是有原因的。首先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且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但基本不存在没有叛逆期的情况。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找对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学会接纳与认可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叛逆期,允许孩子在叛逆期会出现的种种叛逆行为,实际上只要孩子做的事情没有危害社会、没有伤害他人,还是希望家长能够“抓大放小”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去做想做的事情。
3、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情绪失控,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当他们生气时,要说出“我生气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语攻击来表达。
4、重新认识孩子
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和督促孩子学习,这种单一的沟通无法让孩子开启心扉。若要孩子接纳,家长应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状态、感兴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也应支持孩子去做感兴趣的事,从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5、改变原有沟通方式
跟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了解哪些沟通方式令孩子不满,并反馈让家长感到难过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沟通方法。若孩子觉得父亲说话总板着脸,面对父亲时便会不耐烦。父亲会觉得孩子不礼貌,并表现的更为严肃,谈话就升级为冲突。但若双方了解对方的感受,改变沟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6、与孩子商量解决矛盾的办法
若家长自己寻找的方法难与孩子达成共识,可试着与孩子商量对策。如,孩子要和同学去较远的地方,家长极易反射性回绝。若将自己所担心的安全、健康等问题提出,让孩子自己考虑让家长放心的对策,久而久之,他也会懂得为自己考虑。
-
孩子脾气暴躁是因为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们最常见的就是逆反,这时期的孩子似乎跟家长们启动了对战的模式。由于身体内激素水平发展不平衡,孩子的脾气也会变得比较暴躁,情绪反复无常,说爆炸就爆炸,令很多家长都非常烦恼。
孩子脾气暴躁是因为什么?
1、对待小孩一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不少父母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仍然像对待儿童期的孩子一样,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地当全职保姆。殊不知,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渴望拥有独立空间,渴望自己做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希望父母再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嘘寒问暖。所以,父母越是关心的多,孩子就越觉得反感。
2、父母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里,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必须听大人的话,如果孩子不听话,大人就会粗暴打压。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坏脾气。
3、父母口无遮拦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说话不注意,口无遮拦,比如: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嘲笑孩子的某个缺点,指责孩子的不足,结果,孩子火冒三丈,而父母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浑然不知。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该怎么教育?
1、家长要保持冷静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们先要冷静下来再去教育孩子,不要一开始就采用打骂的方式,这样只会让父母心生不满,在以后跟孩子闹矛盾,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更加无法管教到孩子,也让孩子更加逆反。
2、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孩子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只是强硬的干预,其实也是会让孩子反感的,家长要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让他感受到被尊重。
3、多与孩子沟通
平时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注意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家长可以多了解其他孩子在玩什么,在想什么,在问什么等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和耐心地解释,从而消除或缓解孩子的愤怒情绪。
4、家长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决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
5、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宣泄场合
鼓励孩子跟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建立朋友圈,如足球队、蓝球队、合唱队。这样,遇有烦心的事,可以转移场景,换一下环境,让孩子去跟自己的朋友去活动活动,在活动中把情绪发泄出来。
6、要给孩子足够的父爱
当父亲的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陪孩子一块玩儿,多干一点体力活儿,关心孩子遇到的问题,给孩子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爱不能缺席。缺乏父爱的孩子,心理往往不够健康。
7、与孩子产生共鸣
当我们和孩子产生了共鸣,并且找到了产生此情绪的原因时,就可以对症下药去解决。在安慰孩子不要难过和悲伤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失败,面对失去时的勇气和从容。
最新文章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