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唠叨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目录
-
爱唠叨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因为一般家庭都是妈妈照顾孩子,一个爱唠叨的妈妈给生活带来了色彩,同样也给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那么爱唠叨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
爱唠叨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1、唠叨过多孩子会产生免疫力
父母的唠叨,很多时候会导致孩子产生“免疫力”,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一定的问题的时候,家长没有原则和界限或者不能按照之前的约定的做法去做又或者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时候,很多家长选择了唠叨,开始家长唠叨可能对孩子还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当孩子反复听到家长同样的话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就开始抗拒,最终导致家长在说,孩子表面在听,其实早已经想着不相干的事情,忽视了父母的声音和话语。
2、很多时候唠叨意味着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美好愿望,出于这种愿望和美好的希望,很多时候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分数,把这个当做孩子“成功”的标志,一旦孩子的成绩与自己的预期不一样的时候,家长就会责怪和唠叨孩子,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分数,而不是孩子的心理的感情世界。
3、孩子觉得很烦
唠叨的妈妈,小到孩子的生活起居。大到平时的做人做事,无一不去关心,无一不去唠叨。唠叨成为了妈妈的一种爱好,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平静的环境,也需要有个人的空间,妈妈每天像小蜜蜂一样在孩子的耳边念叨,孩子会觉得烦,看到妈妈就下意识的想逃避。
出现问题也不愿意再和妈妈商量,因为妈妈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唠叨的情绪。
4、孩子提取不到重点
在妈妈唠叨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给自己教育了什么知识,更多的只是对于妈妈这种性格觉得烦躁,对妈妈永无止境的念叨觉得无趣。
在真正教育孩子的方面,妈妈并没有起到任何一点点的作用,因为妈妈日常讲述的东西太多,孩子不知道哪些事情才是重点,这就是为什么妈妈说的话是唠叨,而不是叫精辟的教育了。
5、孩子容易也变得唠叨或者变得沉默
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是遗传因素,还有一半会受家庭社会周边人的影响。从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就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妈妈唠叨的环境之下,孩子同样也会变得很唠叨。或者产生另外一种逆反心理,明明表面想抵抗,或者曾经抵抗过,但是自己抵抗不了,于是直接选择屏蔽或者沉默。
-
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
相信每个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唠叨吧,有人说这叫“爱之深责之切”,父母的唠叨正代表着他们对孩子的用心良苦,是父母爱的体现。可家长们是否有想过,自己的唠叨对于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呢?那么一起来看看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吧!
妈妈太唠叨对孩子影响
1、唠叨会引起孩子的抗拒
唠叨的另一个减分项是让人烦躁,从而升起抵抗和反叛之心。因为唠叨往往隐含这一个底层含义:你不行,你应该按照我跟你说的做;看吧,我早就跟你说过。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步骤和想法,外在的干涉会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倍增,这种压力,只会增加孩子内在的对抗。
2、让孩子变得容易自卑
父母的叨唠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但其实表达出来的却往往是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同。孩子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过多的唠叨会让孩子心生叛逆,不愿意再听从父母的话,与父母沟通时总是敷衍了事甚至严重者会拒绝跟父母沟通。这样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父母如何做到不唠叨
1、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终归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和给予改过的机会,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另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
2、强制自己采取分时说话方法
也就是说,当自己有情绪而不停的说,容易变成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家长就暗中计时,说到1分钟就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样做不仅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也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孩子不想说,那这个时间也要留给孩子。
-
暴躁的妈妈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暴躁的妈妈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母亲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上面说的脾气暴躁、懒惰、强势自大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有很严重的影响,希望各位妈妈能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多用自己好的性格来影响、教育孩子。
1、影响孩子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身边只要有人发脾气,那么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不例外,只不过是影响程度的深浅而已。当妈妈发脾气了,孩子同样会受到妈妈的情绪影响,一是内心感到害怕,内心没有安全感和温暖感;二是害怕妈妈转过头来就拿自己出气。孩子会特别的紧张,心情也会很压抑。
2、脾气暴躁的妈妈会养出一个懦弱的儿子
脾气暴躁的妈妈往往表现得很强势,因为只要不顺她的心,就容易大呼小叫,表现出强势的一面,就会削弱爸爸在家中的地位。对男孩来说,心中充满的了恐惧,缺乏安全感。内心会找某样东西来保护自己,就会尽可能的不说话,表现出诺肉的一面。因为爸爸被妈妈吼了之后,或者妈妈发脾气的时候,大多时候不作声,让这妈妈,从而表现出了“弱”的一面。因为男孩和爸爸同是男生,所以也会和爸爸一样表现出“弱”的一面。
3、对精神的影响
有一些妈妈,经常因为孩子的作业、任性和调皮的问题,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还会动手打人。有一些妈妈一旦有了一些脾气,就会将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做法长此以往的话,就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巨大的创伤,皮肉上的伤口是会愈合的,但是心灵上的创伤是永远不可能愈合的。
4、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一个孩子身处暴躁的家庭,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就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孩子会害怕因为自己做的不好,而导致父母之间吵架;会害怕父母下一次吵架后就会不要自己;害怕父母会在某个清晨或夜晚突然爆发争吵,而自己又要在争吵中惊慌失措。这种长期不安的生活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事情不敢和父母说,生怕他们又因为自己吵架,性格也会变得懦弱、胆怯。
5、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如果身为一个家长脾气暴躁,就会给孩子一种恐惧感,让孩子不会轻易的接近你,因此产生畏惧的心理,会没有安全感,在孩子的生长道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父母脾气暴躁的案例有很多,但是最后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父母的脾气越是大,孩子就越不听管教。父母脾气渐长的同时,孩子的坏习惯也在逐渐增长。如果有一天孩子也在对你发脾气,你就会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都在于你。
6、孩子疏远父母
孩子幼小时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要的都是父母,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理解,可如果父母一次次拒绝,甚至对孩子大发脾气,孩子就会对你产生距离感,不敢把心事告诉你,不敢靠近。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疏远父母,就算日后父母意识到问题想要弥补,孩子也很难再打开心扉,去毫无保留地接纳父母。
7、对孩子发脾气让孩子变得自卑
如果妈妈经常用消极的语言吵孩子,慢慢会让孩子形成自己就是妈妈说的那样的那种思想。比如孩子在擦桌没擦干净,妈妈吵孩子说他真笨,慢慢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很笨,什么也干不好。本来无忧无虑的孩子在妈妈的叫嚷下变得郁郁寡欢,慢慢就开始自卑起来。
-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
孩子动手打妈妈,这不仅仅是叛逆问题,更是教养问题。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妈妈,你为什么把孩子培养成了这样?我们现在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问题,其实都能够从养育他的过程当中,特别是亲子关系当中找到原因。有句话说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这句话就把家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说清楚了。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
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如果这时候父母去打孩子,就会让他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就是以暴制暴。
其次,适当的给孩子倾诉自己的苦楚。让孩子去理解父母的心,这就是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将心比心。
第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家庭中一定要给孩子规划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这样就可以告知孩子,这是你每日必须做到的事情,或者是这一周之内你必须完成的事情。
第四,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父母觉得就是应该这样做,就必须让孩子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心里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反抗。如果孩子提出异议,那么家长就要去探究原因,你为什么不要去做这件事情。
第五,如果孩子还比较小的情况下,父母有兼职类的工作。可以放手让孩子去体会你的工作。不要求孩子是否会做,但是,这样可以让他在工作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这样他们才能更加的去理解父母的难处。
孩子动手打妈妈的原因:
1、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妈妈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或者爱孩子的表达方式和做法有失妥帖。比如妈妈经常夸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妈妈的出发点本是为了激励孩子,让孩子向别人家孩子学习。可这种行为往往是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下,打妈妈的孩子实际上都是内心缺爱的表现。
2、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
孩子可能在别处积压了太多苦恼和愤怒无从发泄,刚好妈妈的某句话或者某个做法正好撞上了枪口,一下子引爆了孩子的情绪。之前积压的愤怒全部发泄到妈妈身上,愤怒起来又不懂得表达,情急之下动手打了妈妈。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妈妈应该庆幸,如果孩子的愤怒与压抑不能及时排解,这种愤怒将转向孩子的内心,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3、是非观念不明确,认为打人是被允许的。孩子之所以打妈妈,也许是爸爸妈妈打过他,或者家里有过打人行为,又或者老师打小朋友,在这种环境下,他就会有打人的行为,这是一种模仿心理,他认为打人是被允许的。
4、 试探妈妈的底线。
孩子其实都是相当聪明的,他知道谁喜欢他,谁爱他,他也愿意听那个爱他的人的话。但是如果爱没有底线的话,孩子是很容易抓住你对他的爱来威胁你,从而为所欲为。我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做事受挫或者我不允许他做某件事的时候,愤怒起来就会边打我边说:"打妈妈。"其实他只是在试探我的底线罢了。
他知道我爱他,宠他,经常无条件满足他,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界限,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妈妈会阻止他,他又不懂表达,加上刚学会了"打"这个语言和行为,所以动不动就打妈妈。其实孩子这个时候只是想知道我到底有多爱他,是不是我的爱可以允许他为所欲为,如果不是,那是不是真的不允许,还是你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就像父母爱孩子,这是本能。打妈妈的孩子都是在表达这样一种心理:因为我知道妈妈爱我,不管我做得多过分她都会爱我,不会记恨我,抛弃我,在妈妈面前我是安全的,所以我可以哭,可以闹,可以撒泼打滚无理取闹。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知道吗?
一、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缺乏规则意识,没有感恩心和同理心。
二、亲密语言缺乏。孩子长大后不会表达爱和情绪,夫妻关系冷淡。
三、观念落伍。老人会把过多老观念植入孩子内心,有些已经落伍,会给孩子带来影响。
四、"他还只是个孩子"心理。替孩子包办一切,剥夺孩子试错,体验和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性。
五、随意许诺孩子。有些父母随意许诺孩子,比如当孩子非得要买玩具时,家长就会说“家里这么多玩具了,今天不买了,下次再买”。当孩子下次还是没能买到玩具时,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信用分,形象分就会大打折扣,孩子甚至因此养成说谎的习惯。
六、恐吓孩子。
当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劝说后,孩子并不买账,这时一些脾气较大的家长往往会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如“你下次再这样,就怎么怎么样”,“你还不把东西收好,就怎么怎么样”,这是很多家长惯用的技俩。虽然这种方式能在瞬间对孩子的行为能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孩子心里面是不服的,如果家长把握不好度,很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
单亲妈妈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离异一个人带孩子的压力所致。的确,单亲妈妈的生活很不容易,她需要承担双倍的责任和压力。但是,有时候她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对宝宝发脾气,这时候她会感到内疚和后悔。作为一个母亲,她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宝宝一个温暖、稳定和爱的家庭环境。同时,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
单亲妈妈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首先,学会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合理发泄。
一个人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声叫喊,然后告诉自己,没事了!我可以的!我会温柔待的小宝贝呢!心理暗示很重要!
其次,保持乐观心态,毕竟已经离婚了。离开了你最讨厌的人,还有不用再面对他的家人,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吧?所以想想这一大好处就很庆幸的了!很多人就是想只要有个孩子,不要有复杂的婆家人和麻烦的老公呢!
第三,学会放松心情休息了和朋友都带孩子一起玩耍,或者自己带孩子吃吃美食,带孩子一起练瑜伽,练练书法,都是可以放松心情的好办法。瑜伽和书法的女子,文雅娴静,自信满满!
单亲妈妈如何教育孩子?
1、亲密陪伴,充分呵护
在孩子的世界中,已经少了一个人了,如果你自己再不能给孩子全部的爱,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2、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继续抚养孩子的一方要经常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愉快和安全。
3、多元教育,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是互补的。
4、一般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内向、孤僻的性格,家长要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
5、单亲家庭表现出溺爱孩子的行为非常明显,总觉得离异了最对不起孩子,为了弥补孩子,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会答应,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所以单亲大家一定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6、多和孩子交流,带他出去走走,特别是大自然中。
7、不要因为是单亲妈妈,就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把“妈妈就只有你了”,“你要怎么怎么,妈妈就怎么怎么”等话,那样孩子更有压力。
单亲妈妈带孩子的教育误区:
第一、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和单亲家庭。很多人总觉得夫妻离异了,没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也难以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第二、负面暗示过多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
如今单亲家庭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而且很多名人也是从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也可以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三、贬低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是在经历不愉快的婚姻后选择了离异,离异时双方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和心理的健康。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人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很自私,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男人不是东西,忘恩负义,你一会可不能太信任男人”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甚至会对异性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导致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甚至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恋爱婚姻。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承担的东西是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父母的婚姻及今后的生活都会对他们的人生造成影响,所以,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家长不要对婚姻家庭这些事避而不谈,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
为什么孩子跟着妈妈就不听话
有句老话叫“见娘愁”,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特别是当妈的人特别有体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很少哭泣,也特别乖,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家孩子爸爸带一天孩子后,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看见你就哭,跟着我可乖了,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看你把孩子惯的。”听到这样的话就来气,孩子真的是当妈妈惯的吗?有时当妈妈的也会特别自责,怀疑自己带不好孩子,妈妈很无奈呀!那为什么孩子跟着妈妈就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跟着妈妈就不听话
1、孩子更想依恋妈妈。
听身边不少的宝妈都说过,自己没在家时,孩子乖得很,自己一旦回家了,孩子就黏得不得了,一下就变得不乖了。许多时候都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搞得生气的时候,就会责备孩子不懂事不听话。
我身边有个朋友,因为朋友的婆婆脾气比较暴躁,平时对孩子也比较严厉,所以,奶奶说的话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会被迫于接受,看起来孩子和奶奶在一起时就会比较乖一些。
朋友自己比较宠爱孩子,再加上她觉得自己平时上班没时间陪孩子,如果到了下班或放假的时候,也想多弥补一下孩子,所以对孩子就会更加宠爱一些。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妈妈会更加理解自己,也更加包容自己,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更加依恋妈妈了。
2、希望引起妈妈的关注。
孩子喜欢黏着父母,习惯往爸爸妈妈怀里钻,甚至在身上爬上爬下,这都是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孩子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情感表达,就会觉得孩子太黏人。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这样黏人的阶段,爸爸妈妈多理解一下,帮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就可以了。
其实孩子喜欢黏着父母,也正说明孩子是被父母所理解的,如果孩子能被父母全心的接纳,并告诉孩子:“不管你的表现好与不好,爸爸妈妈都是一直爱你的。”
这样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独立,到时候你想让他黏着你,他也不会粘了。趁着现在孩子还需要关注,就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吧。
3.孩子内心有恐惧和焦虑
有的孩子以前一直是跟妈妈在一起,但父母上班后就把孩子丢在家里跟着姥姥和爸爸。孩子知道妈妈一走就很长时间见不到,所以每次都缠着妈妈不让走,妈妈担心走时孩子哭,往往都是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地走,岂不知这样会让孩子产生焦虑。
妈妈离开后,孩子是迫于对姥姥和爸爸的恐惧就表现的很听话。一旦妈妈回来孩子突然就有了安全感,之所以孩子死死粘着妈妈不肯放开,是因为孩子内心有焦虑,唯恐一放手妈妈会抛下孩子再走。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都是妈妈的错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都是妈妈的错?现在的女人,要生孩子,要带娃,还要工作赚钱养家,如果全职在家,孩子没带好,谁都可以指责自己。完完全全没有去说这个父亲怎么样?只是一味的去说:“孩子爸爸工作忙,工作累,那有时间来管教。”
有些男人更可恶,他们会说:“我上班辛辛苦苦赚钱给你花,在家带孩子你都带不好,你是干嘛吃的?要你有什么用呢?”这话完完全全是伤碎了一个人的心。带娃其实比上班的人累,不知道累多少倍。
现在这年代,当好妈妈不易,当好一个好妈妈,全能妈妈,更不易。孩子是夫妻双方的,做为孩子父亲,应该抽时间和妈妈一起带孩子,一起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错,在这里也给各位爸爸提一些意见,希望能在育儿路上跟妈妈一起努力。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都是妈妈的错
1、当孩子爸爸周末有时间的话,把孩子丟给爸爸,让爸爸体会一下,当爸爸的感觉如何?看看他自己有没有育儿知识,能否学习外国人,一个大男人,可以带孩子加做家务。
2、提前报名一个亲子教育活动。和孩子爸爸一起陪同去参加。让孩子爸爸真正的知道,养孩子,教育好一个孩子,不单单是靠母亲,更多在于父亲。
3、买一些有关父子亲子教育的书籍,放在家里。每天让孩子爸爸看看,这些书到底是怎么写的?让孩子爸爸在这些方面知道教育好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妈妈承担了孩子日常的喂养以及其他的责任而在这整个环境中爸爸这个角色,在有些家庭中起到的责任微乎其微。每个人都有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很忙,但是以工作忙作为借口对于宝宝的抚养置之不理,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同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为什么只要孩子犯错,全家人都会说是妈妈教育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有一个道理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妈妈在整个家庭中与宝宝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其他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宝宝的坏习惯都是妈妈培养出来的。
只要孩子不犯错不哭闹,没有人会过多的去关注日常自己的行为举止,但是当他突然间爆发或者是哭闹或者是犯了很严重的错误,那么所有的矛头都会指向与日常与宝宝接触时间最长的妈妈。
虽然有些时候宝宝一些无意识的动作,或者是无意识的表现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但是这些都会被认为是妈妈教育的问题。
最新文章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