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
如何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而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往往都比较大,在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会让你感到不可一世,在情绪低落时又觉得自己处于世界末日。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即使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也可以及时调整过来。
如何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能够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要在日常中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只有孩子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2、正向回应孩子的需求。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非得要某个玩具,但如果你愿意正向回应他,愿意和他讨论,看到他的需求,他可以忍受不买的。说白了,孩子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家长的理解、在意、陪伴、看到。仅此而已。
3、倾听孩子并和他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当你发觉孩子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引导他说出来。在他讲述的时候,你要耐心倾听,认同他的情绪感受,然后跟他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慢慢就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到那个时候,做父母的就只需要认真倾听,并且认同他们的感受就可以了。
4、找个信赖的人诉说。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孩子有情绪,就让他直接表达出来。当然,这里的“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让孩子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见人就说,而是要有计划、有策略的让孩子说。
5、在家里设置“出气角”
父母可以在家里设定一个“出气角”。“出气角”可以是一个宽大的旧沙发,或是几张软垫子,最好用帘子与其他空间隔开。可以放些旧的毛绒玩具、画笔、小杠铃、图书等,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习惯的发泄方式,如拍打毛绒玩具、胡乱涂鸦、做运动、读喜欢的书等。
6、父母应以身作则。
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应在家里大动干戈,如:摔盘子、砸凳子、或相互指责、怒骂、攻击对方;应正确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又不迁怒于他人。工作遇到挫折了,可以在家人面前诉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并宣泄情绪。
-
如何让孩子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是孩子尊重别人的前提,孩子只有知道如何尊重自己才会明白如何尊重别人,所以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让孩子尊重别人,如何让孩子尊重自己呢?
如何让孩子尊重自己
1.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把他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人,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作一些决策。
比如问问孩子:“你今天想吃点什么好吃的呀?”遇到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星期天你打算怎么安排”等。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嬉戏,成为孩子的伙伴。
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的影响,经常与孩子保持平等对话,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到教育方式的运用上,都要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当孩子从父母的尊重和爱护中找到自信和自身价值时,自然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让孩子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父母可以结合生活中电视、报刊中的事例,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同时先学会尊重自己,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只有先学会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特别是作为女孩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要从小培养自尊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工资足够让孩子过上物质富足的生活,但是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光荣的。
培养孩子从小做起,简单的开始,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辛勤付出,学会感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能要,不和别人盲目攀比,只比学习好,只有自己各方面都优秀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如何让孩子尊重他人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示范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不孝敬长辈,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孝敬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不尊辈是正确的。
2.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比如在放假期间,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看护社区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
3.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有一段时间会陷进自己的世界,以自己为中心,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你也许想要转换他的这种“模式”,这时,你可以试着培养他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这可以帮助他走出“自恋”的境地。
教孩子好的对话要包含提问,哪怕问题很小也没关系。比如,“你最喜欢的零食是奶酪吗?”这些问题展示了更多的好奇心。比如,“你认为你的好朋友Mary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觉得你的学校怎么样?”等等。
-
与孩子沟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忍不住发火脾气失控。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种情况。明明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但在当下就会控制不了情绪,事后又非常后悔。那与孩子沟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与孩子沟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1.察觉情绪即将失控时,自己身体有哪些表现,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快,或者双手握紧,眉头紧皱,身体绷紧。如果你时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这时候你就会意识到我生气了。
2.暂时停止和孩子沟通。因为这个时候如果继续说话,很有可能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言行。所以应该立即暂停跟孩子互动,然后和孩子说:“说我现在有点生气了,需要冷静一下,我们等会儿再来说。” 这样比直接转身就走要好得多。因为你直接转身就走,孩子可能分不知道你的意思,会觉得爸爸妈妈讨厌我了,不想理我了。
3.试着让自己放松,比如深呼吸,或者起来走动,去喝一杯水。深呼吸要数2个8拍,这样容易让自己在最快时间安抚情绪。
4.这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 如果我现在发脾气的话。孩子会怎么样?这样子能起到纠正孩子的目的吗?当你这样问自己问题,就是在启动情绪的高价路径,避免了情绪失控的同时也完成了低阶跟高阶路径的整合。这时你再去跟孩子互动,就能够理性处理问题。
有的爸妈可能觉得这件事情过去了就不提了,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孩子还是自己孩子。
其实,如果出现像情绪失控,大吼大叫,威胁甚至打骂,这种严重的冲突对亲子关系是一种严重破坏,对孩子内心伤害是比较大的,孩子会觉得爸妈拒绝或者讨厌自己。容易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所以要认真对待亲子关系的冲突,先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接着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情绪反映。从而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行为。避免了因为情绪失控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行为。
-
如何让孩子改掉暴躁情绪
如果家里有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从小就各种不配合,那么搁谁家都让家长发愁。但别这么悲观,别一提起来就很绝望的样子,要乐观一点,端正态度,把孩子每一次发脾气,都看成是家长绝佳的教育机会,可以对孩子进行对症下药。
如何让孩子改掉暴躁情绪?
1、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消化情绪
有的孩子生气时很难控制自己,此时家长可以将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房间,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支支招,比如撕纸,枕头大战等等,等孩子宣泄完怒火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交谈。
2、采取同理心和孩子交谈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不要先指责孩子,而是用心了解孩子的感受,认同孩子,说出孩子的感受,等待孩子愿意敞开心扉,父母再试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不会因为家长的“教训”而再度发火。
3、要多让孩子外出散心
家长可以利用晚饭后带孩子散散步,看看花草,听听风声,或者放放风筝。让孩子感受人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中陶冶情操,有利于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
4、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每当孩子想发火时,父母可以适当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去看阳台上的花开了没有,或叫孩子去与小伙伴玩,或放一放孩子喜欢看的片子等。孩子的注意力一转移,浮燥的心情便会逐渐安定下来,慢慢消失。
5、父母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
要等孩子气消之后,以低沉的声音,难过的样子,指出这种行为太伤父母的心,太不应该,并帮助孩子认识这种坏脾气,会有什么样的坏处。父母动情的样子,相信会让孩子感到难过,后悔不已。父母此时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把坏脾气改掉。
6、尽可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平静
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要尽可能的平静。孩子很聪明,会知道自己表达不满的行为要被家长看到,家长可以离开房间,做自己的事,假装不去注意孩子,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无济于事时,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孩子的暴躁情绪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
做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
很大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好坏,决定了原生家庭的质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出生就能遇到一对好父母,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但往往力不从心。
做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
1、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建立规则很重要,但是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自然不懂得那么多条条框框。教育孩子如果想要轻松一些,让孩子胡来那是不可能轻松的,做妈妈的一定要有原则。
2、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除了日常在家里的教育外,家庭教育还可延伸至家门之外,父母可以带孩子多走出去,多到社会上或者大自然接触,这样有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发现世界的美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热情。
3、家长要以身作则,再去教育学生
学生家长如果本身就是优秀的人,那么学生本人也会变得优秀,因为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潜移默化得就会变得优秀起来。因此,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将学生教育成优秀的人。
4、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帮他把一切都安排好,有时候可以让孩子来给自己做选择,这样他们才知道,每个选择背后都代表着一份责任,他们才懂得如何选择和负责。孩子懂得选择后,妈妈就省心啦。
5、注意家庭氛围的和谐
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年龄的时候,也是家庭和谐氛围被打破的时候,双方总是对立的,父母还想像先前一样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说教,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孩子会产生离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6、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每个人都喜欢被他人认可和肯定,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更加自信,久而久之,也会变得优秀起来!
7、认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谨慎回应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应而又反悔,会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恼火,更难信任家长。有些家长习惯性否定,再与孩子谈判,使孩子一开始就与家长对立。正确的做法是先告诉孩子我要认真考虑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回应。
-
如何让孩子吃苦体验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慢慢提高,现在这一代孩子在吃苦方面经历的非常少,因此,很多家长都希望可以让孩子吃苦体验生活,但是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家长要掌握程度,避免对孩子造成打击。那么如何让孩子吃苦体验生活?
如何让孩子吃苦体验生活
1.放手孩子参加劳动
有调查表明儿童不参加劳动,不愿意劳动是由于一些父母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即使是简单地洗袜子,他们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洗不干净,甚至怕累着孩子。还有些父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影响孩子学习,就更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了。
许多父母在孩子学习期间会照顾所有的家务,只为孩子们一心一意地学习。众所周知,从小开始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教育的秘密是: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相互调节能力。只有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2.鼓励他们独自面对挫折
经历过挫折带来的心理落差,以及独自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能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坚强。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给他们独自思考并解决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沟通给出自己的建议,商量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孩子成功解决问题时,家长也要予以鼓励,提高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今后遇到各种困难,他们也可以微笑面对,愈挫愈勇。
3.可以让孩子劳累一点
不要太娇惯孩子,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家务,并且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增加孩子生存技能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对妈妈平日的辛劳有所体悟,更加能够理解家人。
为什么要让孩子吃苦体验生活
1.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们自己解决。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这个社会,担负家庭的责任。 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竞争。
2.培养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童年的经历会陪伴孩子终身。孩子是非常柔软的,他们没有能力应付外人的凌辱,这时父母必须给予无私的爱与支持,否则孩子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影响终身,因此孩子的安全感就显得极端重要,为人父母千万不可忽视。那么,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呢?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
1、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不为爱预设任何的条件,让孩子时刻有被爱的把握。爱一个人,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
2、父母相爱。构建和谐、稳固完整的家庭关系。
3、父母自身有安全感,积极、乐观,并保有一颗平常心,勇于做自己,始终传递给孩子信心、勇气和力量。
4、父母自身的情绪稳定,懂得理性地表达。
5、多和孩子身体接触,多用肢体语言。如抚摸、拥抱、拍拍肩膀、微笑、点头等等。
6、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意愿,而不只是行为。对孩子的真实需求要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
7、抚养人尽力稳定,不要频繁的更换,不要和孩子长时间的分离。
8、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免于恐惧的养育环境。
9、规则和秩序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10、陪伴是最好的爱。争取每天与孩子共度一段时光,无论是游戏、共同阅读,还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11、勇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常说“我爱你”,告诉孩子很高兴是他们的父母。
12、足够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相信“相信”的力量。
13、不苛求孩子完美,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包容孩子失败和错误。
14、多描述,少评价,不随意贴标签,绝不随便打骂孩子。
15、不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鼓励孩子做自己。
孩子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1、改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可能会导致明显的焦虑、紧张、恐惧,同时会出现明显社交能力下降、睡眠不好的情况,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此时,父母之间关系应和睦,需要注意多陪伴孩子,与孩子讲话时态度温柔,避免强硬的态度,多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做好孩子坚强的后盾;
2、陪伴孩子进行社交活动: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多交往,多参加体育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可以缓解紧张的心情;
3、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与孩子说话时需态度温和,而且应说到做到,以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安全感也会逐渐建立;
4、改善周围环境:孩子的周围可能存在不良、恶性的刺激等,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从而产生缺乏安全感的情况,脱离此时的环境,情况会得到好转;
5、明确回应:部分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与分离焦虑有关,这样的孩子通常会担心父母一去不返,建议父母在外出时,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时间,避免孩子对父母的归来时间产生焦虑,从而缓解孩子的不安。
因此从小应养成孩子独立的习惯,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是一种不良的习惯,父母应培养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同龄的孩子交往,并且给予鼓励。
最新文章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