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不认真不专心拖拉如何教育
目录
-
孩子做事不认真不专心拖拉如何教育
急性子的爸妈有了一个“拖延症”的孩子是什么感受,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打吧,心头肉舍不得。而“拖延症”最显眼的特征就是:做什么事都很磨蹭、不着急。那么孩子做事不认真不专心拖拉如何教育呢?
孩子做事不认真不专心拖拉如何教育
1、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
大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10开始倒数,也可以从3开始倒数。比如“睡觉倒计时开始了,你现在只有三秒的时间,3,2,1”。
倒数能给孩子留出过渡时间,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2、让孩子得到肯定
一味的批评、催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应该适当表扬,引导孩子以此为荣,通过一件事慢慢扩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
3、让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4、让孩子承担“后果”
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5、让孩子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我们从小就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孩子们还小,他们可能不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让孩子从小抓紧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做得更多,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很有帮助。
最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果他们很快完成任务,他们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家长也可以监督孩子,这样孩子完成任务时就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
-
如何教育不专心的孩子
经常听到老师跟家长反应孩子上课不专心,其实这是孩子们上学时期普遍都会有的现象,即便这个现象再普遍,这个问题依然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因此如何教育不专心的孩子也是很多家长交流中出现比较多的话题。
如何教育不专心的孩子
1.坚持不打扰的原则
为什么从幼儿园到高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时间会越来越长,就是因为有效的学习时间取决于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专注力。
有多少家庭存在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屋里学习,外屋的家长在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在屋里学习,家长在拌嘴打架?不打扰不仅仅是指的家长言行,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
2.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一种榜样的影响,自己同样也是专注的做事情,当父母在家里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提醒孩子不要打扰自己,在家庭中形成一种做人人都能专注做事情的氛围,让孩子学习到家长的这种专注的态度。
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一个做事情不专注的人,如何去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呢?只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把事情做好、做细、做精。
3.游戏锻炼法
注意力是可以锻炼的,做游戏就是一种锻炼的方式。孩子做游戏时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此时家长切不可打扰、干涉。
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读,要有表情或穿插些动作,这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切忌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导致孩子不专心的原因
1.家长给孩子过多指令
有些家长太心急,经常在同一时间内给孩子过多指令,一会儿让他去洗脸,一会儿又让他去换衣服,孩子的小脑袋瓜无法记住全部的事情,上一件事情做到一半就赶着去做下一件,就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成为家长眼中的“马虎孩子”。
2.孩子对学习内容的适应度
如果学习的内容超出了孩子当前的认知范围,孩子就会进入“学习恐慌区”,注意力就会转移。所以,家长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逼孩子超纲超前学习。
3.家长忽视孩子兴趣
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专注去做一件事,家长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或者不鼓励孩子,让孩子遭受到打击,无法专注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很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孩子做事情不认真和专心怎么办
孩子做事情总是容易分心,做什么事总喜欢磨蹭,可见孩子的做事情的专注力是不够的,家长在一旁着急催促,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大,家长教育应该掌握方法,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孩子做事情不认真和专心怎么办呢?
孩子做事情不认真和专心怎么办
1、定量学习
许多父母会给孩子规定相同时间的学习任务,而忽略孩子在这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所以,家长们不如把定时改为定量,让孩子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后再休息。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并休息5-10分钟。这样可逐步延长孩子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2、鼓励孩培养兴趣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或者观察小动物而忘记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应该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时,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3、减少唠叨和训斥
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当孩子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会自己掌握时间,就会有成就感,做事也会更加自信。
4、帮助孩子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相关练习训练
例如孩子学习不专心、写作业不认真或是考试粗心等等,就可以选择听写数字或听写汉字的练习训练等等;也可以专门为孩子去设计一些合适的训练游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家人都可加入,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训练注意力也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当然也可以借助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教科书让孩子去学习。
5、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自我约束力较差也是导致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有周围有其他影响事物出现时,大人们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但孩子却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妈妈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游戏或有意识地增加障碍用来干扰孩子从而达到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的目的。
6、家长认知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从5岁开始的黄金时期效果最佳,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学习各项能力、树立规则意识、快速培养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但等大脑发育和脑容量趋于成熟,行为习惯和性格逐渐成形,再想改就愈发困难。
-
如何教育孩子上课时专心听讲
“孩子最近上课不专心”“你家孩子成绩下降可能和不专心听讲有关系”你家孩子的老师有没有跟你说过这些话?回去之后您是怎么反思的?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是应该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上课时专心听讲的问题的。
如何教育孩子上课时专心听讲
1.多与孩子、老师沟通,全面掌握孩子上课听讲状态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其实,孩子自己心中也是愿意好好听讲的,只是总是管不住自己。父母不要总想着责备孩子,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经常与老师联系,辅助老师消除各种干扰,让孩子在课堂上轻松地听课,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的集中。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父母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因此,父母们要对症下药,病急乱投医只会引起反作用。
2.听课前的物品准备
家长在家就告诉孩子,或者让老师提醒孩子在上课前,必须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笔记本笔等。如果在用到的时候再找这找那,不仅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打扰自己的听课思路。
3.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那就很难要求他集中注意力。假如孩子对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用谁督促,上课就能全神贯注地听讲。因此,我们一定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对他们的期望不要太高,要及时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成功的体验。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孩子上课的规则意识
对上课规则意识不足的孩子,家长要跟孩子明确上课的规则和任务,并在家里进行模拟训练,帮助孩子培养上课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此外,可以配合相应的奖励、惩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孩子上课时为什么不专心听讲
1.可能是因为不适应新环境
我们就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哪些地方不适应,然后教孩子学会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2.家长对对孩子缺乏耐心,导致孩子没办法养成专心的习惯
喊了多少次都得不到回应,爸妈的心里就开始着急。但当你寻到他时,却发现他在做一些你不能理解的事儿,心里的怒火也就瞬间被点燃。这正是缺乏耐心的一种表现。
毕竟孩子接触的事物没有我们接触的多,很多东西都想要自己去发现了解,家长缺乏耐心,就会在看到孩子没听你说话时而感到着急生气。
-
小朋友做事拖拉磨蹭如何教育
很多小朋友都存在拖拉磨蹭的问题,这让家长们都非常的焦虑、生气,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孩子拖拉磨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要催促孩子,这样只会越催越慢,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纠正他们。
小朋友做事拖拉磨蹭如何教育?
1、制定规则
父母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要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个小小的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如:出门前,孩子磨磨叽叽,不愿意洗脸、穿衣服,就告诉不去参加那个活动了,也许孩子会哭闹、发脾气,可以倾听、教育,但不要动手帮助完成,让他自己体会完不成多带来的后果。
2、制定标准
父母可以对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标准,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午睡、晚上几点洗漱等等,用规定好的时间,来限制孩子的拖延症,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协助解决问题
当孩子觉得一件事有难度,而不愿意去做,从而拖拖拉拉时,父母要充分的了解原因,帮助他分解这件事情的步骤,慢慢指导他自己去完成,告诉他,不要害怕做错了,勇敢尝试,慢慢的树立自信,解决问题。
4、树立时间观念
给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时间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宝妈们可以教孩子去列计划、列清单。让孩子将时间计划放在自己的脑袋里,这样有了计划他们也就会有一些约束,刚开始实施起来会比较吃力,慢慢就会变好了。
5、多鼓励,少催促
一下子就让孩子改掉拖拉的这个坏习惯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当孩子稍微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宝妈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鼓励,适当的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奖励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因此,对待孩子宝妈们还是应该多鼓励,少催促,催促的多了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呢!
6、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这就需要父母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和选择、将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
-
做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
很大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好坏,决定了原生家庭的质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出生就能遇到一对好父母,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但往往力不从心。
做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
1、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建立规则很重要,但是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自然不懂得那么多条条框框。教育孩子如果想要轻松一些,让孩子胡来那是不可能轻松的,做妈妈的一定要有原则。
2、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除了日常在家里的教育外,家庭教育还可延伸至家门之外,父母可以带孩子多走出去,多到社会上或者大自然接触,这样有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发现世界的美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热情。
3、家长要以身作则,再去教育学生
学生家长如果本身就是优秀的人,那么学生本人也会变得优秀,因为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潜移默化得就会变得优秀起来。因此,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将学生教育成优秀的人。
4、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帮他把一切都安排好,有时候可以让孩子来给自己做选择,这样他们才知道,每个选择背后都代表着一份责任,他们才懂得如何选择和负责。孩子懂得选择后,妈妈就省心啦。
5、注意家庭氛围的和谐
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年龄的时候,也是家庭和谐氛围被打破的时候,双方总是对立的,父母还想像先前一样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说教,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孩子会产生离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6、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每个人都喜欢被他人认可和肯定,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更加自信,久而久之,也会变得优秀起来!
7、认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谨慎回应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应而又反悔,会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恼火,更难信任家长。有些家长习惯性否定,再与孩子谈判,使孩子一开始就与家长对立。正确的做法是先告诉孩子我要认真考虑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回应。
-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孩子进入14岁左右的阶段,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也是诸多家长对孩子叛逆的共鸣。其实,家长不必太过于惊慌,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在这一期间,原本很乖的孩子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越来越不听话,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交换想法,做事也比较任性。孩子面对父母一天到晚的唠唠叨叨,会烦躁不安、心慌意乱。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了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寻求理解。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2.发展与幼稚并存。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3.反抗性增强。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一来,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最新文章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