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问答

 > 

初中生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孩子

初中生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孩子

2024-02-22 17:22:48 685浏览

精选回答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初中期间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困扰了着很多家长,孩子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叛逆期的到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难教育管理的,这个时候的总会是爆发家庭大战,孩子跟父母好像是“水火不容”,总是出现矛盾。那么,初中生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孩子呢?

初中生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孩子?

1、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交流。

父母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了解孩子的诉求,这样的话父母才能和孩子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才能知道孩子每天脑子里都在想什么,才能对孩子某些错误的想法及时给与疏导,

2、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3、营造和谐氛围。

家庭是爱的港湾,是一个人拥有信心与力量的源泉,所以,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天下没有一双父母是不爱孩子的,问题在于如何去爱。是感性地溺爱,还是理性的关注,需要静心反省。

4、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面对失败时,作为家长的,更要接纳孩子。不能冷嘲热讽,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说什么“笨蛋”之类的话。而要静心与孩子一起面对失败,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一起解决。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指导。

5、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学生年龄都不大,有时情绪有波动,有时表现异常,有时成绩会下降,这时候细致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让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能纠正不良思想。

6、带孩子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可以让孩子开拓视野,拓展思维,有助于形成正确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认识逃避现实,一味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性,应该有莫大益处。比如,与孩子一起外出旅行,既能幸彼此感情,又能让孩子感受不同的世界。

7、奖惩结合。

只奖励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么叫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法律意识,容易酿成犯罪。如果只惩罚孩子而不奖励孩子,孩子就会缺乏动力,长大以后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丧失人生的意义,他们会经常的反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奖惩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奖惩结合的基础上要更加的强调奖励。因为惩罚并不能让不良的行为消失,只是暂时的压抑不良行为。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是及时的,如果不及时,奖励和惩罚都是没有效果的。

初中生孩子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身体和心理正在快速发育和成长,需要更多的运动和休息;存在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但也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具有探索和好奇心,但对未知和不确定的事物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随着生理的急剧发展和变化,中学生开始出现一定的“成人感”,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及社会教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成人模样,渴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人来尊重和理解,独立意识和独立性增强。

2、动荡性,由于受到经验、见识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心理面貌表现出动荡性的特点,如情绪波想比较敏感容思想比较敏感,容易走极端,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十分敏感,情绪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占有相当地位。

3、社会性,随着中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增强,他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同时,社会环境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4、不平衡性,中学生的生理发展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他们的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达未达到成熟的标准,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5、过渡性,中学生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于身心发展既有幼稚期的特点,又有成熟性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另外,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

6、闭锁性,闭锁性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的特征,这代表他们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不再轻易的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初中阶段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首先,建立积极的氛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和学习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

再次,要为孩子提供正确的信息和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和困难,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