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康桥是哪
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我们会学习到徐志摩的一首散文《再别康桥》,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的康桥是哪?
《再别康桥》的康桥即英国剑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游学于康桥。1928年诗人徐志摩故地重游。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英国剑桥简介:
剑桥大学简称“剑桥”,创立于公元1209年。学校坐落于英国英格兰剑桥郡,是一所公立综合研究型大学,其校训为:Hinclucemetpoculasacra(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
剑桥大学是一所誉满全球的公立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剑桥大学是英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
再别康桥如何划分节奏?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第一节,点明题旨,说明这是一首写离愁别绪的诗。用「轻轻的来」、「轻轻的走」的字眼,流露在分别时的潇洒。
第二节,描写对象:河畔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般美丽。「在我心头荡漾」一句,写出对康桥景物念念不忘的依恋的情怀。用柳树这个意象可以产生杨柳依依的离别之情。
第三节,描写对象:软坭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句,写出自己宁化作水草,长伴康桥,也不愿离去,流露出康桥的对康桥的依恋。
第四节,描写对象:榆荫下的清潭。以彩虹似的梦来代表昔日在康桥的美好的时光,流露对往昔日子的怀念。
第五节,回忆往昔在康河泛舟,在星夜放歌的日子。透过记述昔日的片段,以抒发对康桥的眷恋。
第六节,夏虫无声,康桥一片沉寂。用「移情法」,把离愁别绪加诸在夏虫上,想像夏虫也因作者离别在即而沉默不语。
第七节,遥相呼应第一节,重申这是一首写离愁别绪的诗。以「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挥衣袖」和「不带走一片云彩」来写出自己可以潇洒的态度来面对别离。
再别康桥的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徐志摩是新月诗社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也是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在进一步实践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格律诗体中,又主要强调了诗的音乐美,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诗体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再别康桥的三美体现在哪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如:押韵,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3、建筑美,《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