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的是什么故事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的是什么故事

2024-02-23 17:05:07 4030浏览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是关于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故事,一个历经沧桑、年迈的鄂温克酋长之口,诉说了该民族近百年的历史际遇与变迁,从中反射出他们质朴的信仰与生存思想。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的是什么故事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写的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于2008年10月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这本作品以丰富的文学手法,将大自然与人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相互依存的关系。迟子建描绘出无数细节,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本文学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得是非常优美的,充满了诗意与哲学思考。它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描写、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和对细节的把握以及完美的叙事技巧,成功地跨越了文化与语言的限制,成为了一本广受读者喜欢的经典之作。

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着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额尔古纳河右岸》主人公原型玛力亚·索,被世人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铁蹄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很多人都认为其实中国式的《百年孤独》,而事实也是如此。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主要人物

林克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我”的父亲,他以自己的方式深爱着达玛拉,为了她不惜与尼都萨满发生冲突。在面临搬迁的困境时,他充分考虑到达玛拉的身体状况,不愿让她受到风寒。在驯鹿遭受瘟疫、体质变差、频频死亡的困境中,林克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最终不幸在前往阿巴河畔驯鹿的途中被雷电击中。林克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人性中的爱与责任,也让人对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达玛拉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人物。她是“我”的母亲,与林克和尼都萨满都有感情纠葛。她既是一个能干、健壮的女性,喜欢跳舞,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充满矛盾的人。她对林克的爱和对鲁尼的关心表现出她的母性温柔,但她也因为自己的感情纠葛而陷入痛苦和矛盾中。在儿子鲁尼结婚那天,达玛拉因为过度高兴而跳舞,但最终体力不支死去。她的死,既是对自己生活的告别,也是对那些深爱过、伤害过的人的告别。

尼都萨满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是一个神秘而引人注目的角色。他是一个萨满,负责与神灵沟通,引领族人进行各种仪式。他不仅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用自己的血止住伤口,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悉人们的内心。然而,尼都萨满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悲剧性的人物。他深爱着达玛拉,却为了兄弟情谊而放弃了她。在达玛拉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崩塌,生活失去了意义。他扔掉了所有的萨满法具,最终倒在地上离开了人世。尼都萨满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悲剧,但也展示了人性中的爱与牺牲。

额尔古纳河右岸主题思想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鄂温克族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大自然的守护者,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他们深知万物皆有灵,因此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爱护。他们狩猎采集但从不贪婪无度;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将其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存在。这种敬畏和爱护的态度使得他们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丰收的果实和心灵的宁静。

作品中有很多细节展示了万物皆有灵的观念。例如鄂温克族人相信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他们会虔诚地向这些神灵祈求狩猎和捕鱼的丰收。当一个孩子降生时他们会带着孩子到河边向河水讲述这个孩子的故事,认为这样孩子就能和水流一起成长。

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鄂温克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也让我们看到了万物皆有灵的观念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如何深入人心的。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入侵,鄂温克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受到了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和进步,但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平衡的威胁。森林被砍伐、动物被猎杀、河流被污染,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鄂温克族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意识到只有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才能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迟子建通过《额尔古纳河右岸》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态意识,她提醒我们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只有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将大自然视为与我们平等的存在,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不仅是一种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智慧,也是我们作为人类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额尔古纳河右岸》经典语录

1 “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的。你就看河岸上的篝火吧,它虽然燃烧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红了。” 这句话以河流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独特理解。河流没有左右之分,只有流淌不息的生命力。而篝火虽然只在一岸燃烧,但它的光芒却能照亮整个河岸,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2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生命有限的真实感受。在故事中,人们可以经历种种冒险和奇遇,但最终都要面对生命的终结。而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的结局。

3 “清晨的露珠湿眼睛,正午的阳光晒脊梁,黄昏的鹿铃最清凉,夜晚的小鸟要归林。” 这句话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鄂温克人一天的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4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这句话以平实而深刻的哲理,阐述了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和选择,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

5 “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这句话以伤口为喻,表达了对于人生挫折和痛苦的看法。虽然痛苦难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并努力克服,最终都能够走出阴影,重新拥有幸福和快乐。

6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这句话以雨和雪为伴,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变得苍老和消逝,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充满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生于漠河北极村,祖籍山东海阳,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从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