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秋讲的是什么故事
《汉宫秋》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之一,又被称为历史剧,主要是因为这四折一楔子讲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这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伴随着多种艺术形式的当代演绎,这一故事也有了众多版本的解读,甚至模糊了历史真实。
汉宫秋讲的是什么故事
元杂剧《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剧目,以“昭君出塞”为故事脉络,将昭君怀抱琵琶、远走大漠的艺术形象深深烙印在历史文脉中,成为古典悲剧的经典之作。
主要内容
在楔子和第一折里,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不肯行贿,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使昭君被打入冷宫。后来汉元帝巡宫,听到昭君的琵琶声,发现这个女子其实容貌出众、多才多艺,于是深深爱上她,封为明妃,两个人沉浸在幸福中。
第二折和第三折里,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把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致使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若不答应则兵戎相见。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无论元帝如何责骂,也没人能拿出抗击匈奴之计,元帝只能忍痛割爱,到灞桥为昭君送行。而昭君不舍故国、不愿受辱,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剧情由欢乐的顶峰,一步步跌入痛苦的深渊。最后一折,是整个剧本情绪的高潮——汉元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昭君从匈奴逃回汉宫,但他还没来得及与昭君细诉衷肠,就被大雁的叫声惊醒。于是他徘徊于殿前,对着大雁尽情倾诉了苦闷忧伤的感情。所以全剧的名字,叫“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汉宫秋》并不符合“昭君出塞”的真实历史,而且改动很大。但清代哲学家焦循却说:“元明以来,作昭君杂剧者有四家。马东篱《汉宫秋》一剧,可称绝调。”所谓“绝调”,就是举世无双。
《汉宫秋》的历史背景
《汉宫秋》取材于东汉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当时西汉国力衰弱,而匈奴逐渐强盛,威胁西汉。为了维持和平,朝廷决定将王昭君献给匈奴王,以缓解紧张局势。然而,昭君在离别之际,心怀怨恨,投江自尽文学价值:《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马致远的文笔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情感等。该剧的情节曲折,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戏曲中的人物角色
《汉宫秋》中的人物角色形象鲜明,各具特色。帝王的角色设定独具匠心,展现了一位有抱负、有担当的英明君主形象。才子的角色设定则突出了他的才华和胆识,同时也揭示了他的软弱和无奈。此外,剧中还有许多其他生动的角色,如忠诚耿直的大臣、狡诈多端的小人等,都为剧情增色不少。
从人物关系到剧情发展来看,帝王的爱情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紧密相连。才子的出现打破了汉宫的平静,引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而帝王在爱情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以及才子在追求爱情与维护正义之间的矛盾,都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汉宫秋》赏析
《汉宫秋》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性的改编。剧中,匈奴强盛,对汉朝构成威胁。王昭君的出塞成为一种政治联姻,目的是缓和汉匈之间的矛盾。然而,对于王昭君个人而言,她在汉室和匈奴的遭遇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戏剧情节上,编剧将画工毛延寿的身份改为中大夫,他因索贿未成,将昭君的画像献给匈奴单于,导致匈奴进攻汉朝。毛延寿成为被谴责的主要对象。而在王昭君尚未抵达匈奴之际,她因悲痛欲绝而投河自杀,展现出她对祖国的忠诚和无法承受的悲剧命运。
《汉宫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增饰,成为民间说唱文艺的题材。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宋代的歌舞曲传踏等,都有谱写昭君事迹的篇章。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的紧张和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总的来说,《汉宫秋》是一部描绘王昭君出塞悲剧故事的戏曲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戏剧冲突,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传达了对祖国、亲情和爱情的忠诚与执着。这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是中国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杂剧家和散曲家。马致远被后人誉为“马神仙”,也被称为“曲状元”。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更是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致远出生于1251年,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后来迁居大都(今北京)。在年轻时,他曾怀抱着追求功名的理想,热衷于进取。然而,他并未能实现这一理想。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等人年龄相仿,但稍晚一些。他的青年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坎坷,仕途并不顺遂。晚年时,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感到不满,选择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他于1322年病逝,死后葬于祖莹。
马致远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元代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文学表达上也富有深度和内涵。他描绘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都反映出当时社会和人们的心理状态。马致远的作品体现了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天赋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他通过杂剧和散曲,向读者和观众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