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4-02-21 15:30:31 334浏览

宋代朱熹创作的《春日》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古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致,其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更是值得品鉴的名句,这里总结出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以及练习。

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一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1: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

这也是一首哲理诗。因孔子曾在泗水讲道,“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赏析2: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但有人认为,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泗水曾经是孔子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朱熹是儒学大师,以泗水寻芳暗指追寻孔子之道,可能性很大。若真如此,诗歌的意思就改头换面了。“新”暗指人们受到儒学熏陶之后的新气象,“东风”指圣人之道如春风化人,“万紫千红”表达儒学内容丰富多彩、遍地开花。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宋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职。宋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卒谥“文”。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春日的相关练习题: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胜日/寻芳/泗水/滨

B、无边/光景/一/时新

C、等闲/识得/东风/面

D、万紫/千红/总是/春

2、下列对诗句赏析正确的项是(多选题)( )

A、首句中“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泗水”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B、次句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原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东风”暗喻了孔门教化。

D、末句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诗以“总是春”收尾,照应题目“春日”。“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答案】

1、B(无边/光景/一时/新)

2、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