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什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是比喻用来掩饰的言词或行为却正好暴露了想掩饰的内容。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同时也有人作过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前身相马九方皋。原文如下:
八十虚度二首(其二)
近现代·聂绀弩
窗外青天两线交,文章拱手世贤豪。
此地无银三百两,前身相马九方皋。
生谓不辰胡老迈,死如得所定燃烧。
五台师范花和尚,狗肉喷香诱戒刀。
二、还有一句俗语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八十虚度二首(其二)译文
我成天躺在床上,只能从一横线一直线相交的窗的一角,看到窗外青天,写文章的事我是不行了,只好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拱手),让给当代(世)贤豪。
我这(此)地方,没有(无)埋着三百两银子,我前世(前身)是春秋的相马家九方皋。(舒芜读诗笔记:上句是说自己没有什么积蓄,下句是说自己颇能识人、知人。)
我这一生如果说(谓)命运不好(不辰),怎么(胡)又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虽说衰弱(老迈),如果我死后得到应有的归宿(死得其所),一定是是一把火烧掉(燃烧)完事。
五台山有我学习的榜样(师范),就是那位花和尚鲁智深,香气浓厚(喷香)的狗肉,引诱着鲁智深的戒刀,守不了那些清规戒律。
创作背景
作于一九八二年。一、三两首于四月在《光明日报》发表,题《八十度》。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
此俗语出自一民间典故:张三将银子埋在地下,并留条“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发现了把银子偷走了,也留下一纸条“隔壁王二不曾偷”。比喻人做贼心虚,干了坏事想要隐瞒,却还特意申明不是自己做的,反倒暴露了。
从前有个人名叫张三,自以为是,喜欢耍小聪明。他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攒了三百两银子,很是兴奋,但也很忧愁,他总是担心会有人惦记他的钱,不知道如何存放才能保证银子的安全,不被人偷走。随身带着吧,不方便,也容易被人发现;藏家里吧,自己不能时刻看着,也有可能被小偷偷走,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最后他决定采取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将银子埋在地下。到了晚上,他捧着银子蹑手蹑脚地来到院子里的墙根下,挖了一个坑,将银子藏了进去,再将坑填上。埋好之后,张三还是觉得有点不放心,总觉得会被人发现。他想了想,回屋写了张纸条“此地无银三百两”,贴在坑旁边的墙角上。张三这才觉得安全了,放心地回去睡觉了。
隔壁有个人名叫王二,自一大早就发现张三心神不宁、满腹心事的样子,觉得很是奇怪,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晚上,他听到院子角落里有挖坑的动静,于是偷偷起身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借着月光,王二看见墙角上贴了张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恍然大悟,于是轻手轻脚地将银子挖出来拿走,有将坑填上,也留了张纸条“隔壁王二不曾偷”。
故事哲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明显地暴露了。
这个笑话后来形成了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用来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暴露了行径。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暴露了。与其意思相同的还有个成语“欲盖弥彰”,“欲”是想要;“盖”是掩盖;“弥”是更加;“彰”是明显。整个成语意思是想要掩盖干的事情,结果暴露得更加明显。
一般形容做贼心虚,想要遮掩却欲盖弥彰,想要解释反而越抹越黑,好比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