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谁的诗

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谁的诗

2024-02-20 16:38:18 374浏览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首诗很著名,出自名家刘禹锡之手,看上去好像就是写了牡丹花,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同样写出了一种日常的生活本真,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

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谁的诗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有徐州,洛阳,嘉兴籍三种说法,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祖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为匈奴后裔)。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随即踏上了仕途。他先是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担任幕僚,随后又历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等职。他积极参与政治,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才能和胆略。他曾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敢于直言进谏,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在政治上,刘禹锡也曾历经坎坷。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得罪了当权者,被贬为朗州司马。尽管遭遇不公,但他并未沉沦,而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民间疾苦,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政治信仰。在朗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歌体诗篇,如《竹枝词》、《柳枝词》等,这些作品都充满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然而,他的才华和胆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再次受人排挤。他曾在元和十一年(816年)写下《再游玄都观》一诗,表达了他对当年参与永贞革新者的怀念和敬意。此举触怒了当权者,他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在播州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习俗,创作了许多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诗篇。

长庆元年(821年),刘禹锡调任夔州刺史。在那里,他继续关注民生疾苦,创作了《竹枝词》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和州地处长江之滨,风景秀美。在这里,他创作了《乌衣巷》、《春词》等诗篇,抒发了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回到洛阳。他在洛阳任职的这段时间里,继续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的诗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逝。他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他的才华和胆识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篇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广为传颂,为后人所喜爱。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赏析

刘禹锡的《牡丹》立意惟妙,构思精巧。写牡丹之美却在诗中只字不提牡丹之花色、花容、与花香。而是用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蕖的“净少情”反衬出牡丹的丰腻与婀娜,浓郁与绚丽。一个“动”字,就让整个长安热切赏花的盛景活了起来,更烘托出牡丹的绝世容颜,国色天香。

全诗中没有一个字正面描写牡丹之素颜,但字字句句都在绘牡丹之美、之艳、之傲。花开时节牡丹到底“国色”如何?刘禹锡把无限的想象留给后人去丰富、去遐想。这正是刘禹锡的高妙之处,也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赏牡丹的诗作中脱颖而出。

延伸阅读

据记载,牡丹花事之盛,始于唐朝。随着牡丹花在唐朝社会的备受宠爱,咏牡丹诗也随之大量出现。如王维的《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元稹的《牡丹》:“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描写牡丹的诗词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以洛神比牡丹,可见对牡丹的喜爱赞赏之情。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牡丹》

唐·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唐代人爱牡丹,春天以不赏牡丹为耻。有豪富之家,为了买牡丹,一掷千金,柳浑对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富贵闲人及当时赏花成狂的不正常现象极为不满,于是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此诗。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历来,对于牡丹,诗人都是赞赏,王溥却有不同看法。

诗人以枣花与牡丹相比,他说,枣花虽小能结成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诗人,用两者的实用性作比,独具新意。

《咏牡丹》

明·俞大猷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是借牡丹来抒发自己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和愤懑。

人人都夸牡丹的国色天香,美的不可方物,可是他的一片丹心、孤独自守,只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