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2024-01-31 14:06:15 545浏览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被广泛传颂至今,那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是《三国演义》塑造关羽忠义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达了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和义气。

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刘备被曹操击败,关羽被曹军包围。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才华和英勇,希望他能归降自己。关羽出于保护刘备家属的考虑,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降汉不降曹。二、要确保兄嫂安全。三、如有刘备消息要立即离去,曹操不能阻拦。

曹操为了留住关羽,对他待遇优厚,并赐予赤兔马。但是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决定离开曹操去找刘备。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关羽在离开的过程中遭到了层层拦阻。他一路护送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过五个曹操所辖关隘,力斩曹操六员大将。这就是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第一关:东岭关,斩将孔秀。过程很简单,孔秀披挂上阵,大问关羽敢不敢过关,关羽纵马提刀、直取孔秀。孔秀挺枪相迎,只一合,孔秀尸横马下。

第二关:洛阳关,斩将孟坦、韩福。孟坦是洛阳太守韩福的牙将,本来设计佯装败阵引诱关羽,韩福再近距离射杀关羽。没想到,关羽所骑赤兔马太快,孟坦还没有来得及撤退,便被关羽一刀砍为两段。韩福倒是一箭正中关羽左臂,结果被关羽飞马冲散众军,连头带肩,斩于马下。

第三关:汜水关,斩将卞喜。卞喜是黄巾军的余党,设计在镇国寺埋下刀斧手,准备击盏为号杀关羽。没想到镇国寺有个僧人法号普净,与关羽是同乡,便悄悄把消息告诉了关羽。这卞喜埋伏下人手还没有动手,全被关羽用剑砍了,卞喜自己却被关羽换了青龙偃月刀砍了。

第四关:荥阳关,斩将王植。王植是荥阳太守,也是洛阳太守韩福的亲家,打算杀关羽给韩福报仇。思量自己肯定打不过关羽,所以设计准备火烧关羽休息的驿馆。王植指派的人是从事胡班,结果这个胡班因为偷窥到了关羽的真容,便惊为天人,不经喊出了声音。与关羽一攀谈,才知道正是胡华的儿子,关羽离开许都前,答应给胡华捎信给儿子胡班。这一下,胡班便把王植的计谋和盘托出了,救了关羽。关羽已经出城了,这个王植却骑马赶来要杀关羽,被关羽拦腰一刀,砍为两段。

第五关:滑州界黄河渡口关,斩将秦琪。秦琪被夏侯惇指派把守黄河渡口关隘,当然不敢放关羽过黄河,纵马提刀来战关羽,只一回合便被关羽斩了。而后渡过黄河,碰到孙乾,前往汝南寻刘备去了。

关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斩杀这些守将,除了他自身的勇猛和智谋外,还在于他深得民心,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胜利后,关羽的威名迅速传遍天下,成为民间敬仰的大英雄。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传奇。这个事件也进一步奠定了关羽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使他成为了刘备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关羽:忠义武勇的象征

一、关羽简介

关羽,字云长,本名关羽,后世多称之为关公或关壮缪。他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忠诚的武将,生于东汉末年的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刘备的重要武将之一,与刘备、张飞并称为“桃园三结义”的义兄弟。

二、关羽的历史地位

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关羽在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勇猛善战,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忠诚、义气、仁慈和勇武的象征。在民间信仰中,他被尊为武圣,与孔子并称“文武二圣”。

三、关羽的武艺与军事成就

关羽的武艺极为高强,擅长使用青龙偃月刀,武艺超群。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曾温酒斩华雄、刀斩大将颜良等战绩,被誉为“万人之敌”。此外,他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上也表现出了高超的才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关羽的忠义精神

关羽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忠义精神。他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刘备,即使在刘备失势时也始终如一。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楷模。在《三国演义》中,他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不惜背叛曹操,体现了他的义气和忠诚。

五、关羽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鲜明。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凛凛。作者罗贯中通过描绘关羽的形象和战功,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忠勇双全、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这种形象也深深影响了后世对关羽的认识和崇拜。

关羽的典故

封金挂印

公元200年,下邳失陷,关公被困山上,被张辽以“三罪说”劝降后,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面对曹操百般拉拢利诱,关公“忠刘”之心坚如磐石。面对曹操派张辽的探问:“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这斩钉截铁的回答,充分表现了关公忠诚不二的决心。当关公寻得刘备下落后,便毅然封金挂印,不避千难万险,过关斩将,单骑护嫂千里寻兄去了。

桃园结义

关公在家乡因为仗义除恶,逃难江湖。在涿郡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结为异姓兄弟。结义誓词云:“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从此开始了关公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完美体现了符合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各种“义”的道德品格,被《三国演义》尊为“义绝”,中华民众尊关公为“义”的化身。

仁释黄忠

公元208年前后,关公攻打长沙与黄忠交战,黄忠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关公念其年迈,且“生平不斩落马之人”,随后释之。关公这一仁义之举,正是和他的爱惜英雄、不欺弱者的优点及仁慈之心交织在一起的。此举也最终使得黄忠归顺蜀国,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仁义典范。这一长沙之战也是三国混战中少有的和平结局,闪耀着亮丽的人文主义色彩和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品格。

单刀赴会

关羽在曹操的围困下,决定单刀赴会,与曹操面对面地交谈。他带着丈八蛇矛,一人独自走出,展现出了他的勇气和决心。这一举动让曹操对关羽的忠诚和勇气刮目相看,最终放他离去。

水淹七军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著名桥段,关羽趁着襄樊一带的雨季,将河水引入地势低洼的地带,将于禁率领的魏国援军淹没,生擒了于禁和庞德。不过,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时关羽并没有真的放水,而是完全靠连绵的大雨。当时于禁驻军之地比较低洼,不得不躲上山,关羽只是顺势出动水兵,将魏军“捞”起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