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出自哪个典故
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是有典故的,如问鼎中原讲的是楚庄王的故事,老马识途讲的是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那怒发冲冠讲的是谁的故事呢?又出自哪个典故呢?
怒发冲冠出自哪个典故?
怒发冲冠的成语故事出现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它描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赴秦国谈判的经历。当时,蔺相如在秦国面对秦王的背信弃义和愤怒,他怒发冲冠的场景被后人广泛引用,用以形容极度愤怒的情绪。
在战国时期,各国相互间的谈判和外交交流是常有的事情。作为赵国的重要大臣,蔺相如被派遣到秦国,携带珍贵的和氏璧作为礼物,以期改善两国关系。然而,他却遭遇了秦王的背信弃义。秦王一方面对和氏璧虎视眈眈,一方面又对蔺相如威胁恐吓,试图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种背信弃义的情况下,蔺相如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不屈。他站在谈判室中,面对着秦王的威胁,却毫不退缩。他紧握着手中的和氏璧,仿佛这块珍贵的玉石代表着他赵国的尊严和权威。他挺直身躯,站得笔直,倚柱而立,表达着他坚定的立场和决心。
然而,当秦王继续对蔺相如施加压力时,蔺相如的愤怒终于达到了极点。他的头发如狂风般乱舞,顷刻间竖立起来,宛如冲破了顶冠的极限。他的愤怒和不满溢于言表,他的心中燃起了无尽的怒火。他无法忍受秦王的背信弃义和欺骗,他决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绝不低头。
这一幕被后人铭记,并以“怒发冲冠”来形容极度愤怒的情绪。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蔺相如的赞颂,更是对那些在面对不公和背信弃义时仍能保持坚定立场的人们的致敬。它饱含着对正义和诚信的追求,是对那些敢于挑战不公和不道德行为的人们的鼓励和支持。
蔺相如简介:
蔺相如(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59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主要生活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他年轻时曾为赵国大宦官缪贤的门客,后官至上大夫、上卿等职。蔺相如在声威赫赫的秦王面前,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在渑池会上,智勇兼备,力挫秦王;而对大将军廉颇则退让再三,将相和睦,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
怒发冲冠的近义词有哪些?
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与怒形于色。
1、怒不可遏:形容发怒至极无法自制。
2、怒火中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3、怒气冲天:怒气高涨冲入云天。形容盛怒的样子。
4、大发雷霆: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
5、怒形于色:满脸怒气极不愉快的神色。
怒发冲冠的反义词是什么?
喜不自胜、欣喜若狂与喜形于色。
1、喜不自胜:胜:能承受。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2、欣喜若狂:高兴得像要发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作欣喜欲狂、欢喜若狂。
3、喜形于色:形:表现,显露;于:在;色:脸色,脸上表现的神情。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怒发冲冠的造句示例:
1、对方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令人怒发冲冠,忿恨难平。
2、听到这种荒唐的事,连脾气最好的老李也气得怒发冲冠。
3、你脾气不要那么坏,芝麻点大的事就气得怒发冲冠。
4、听到敌人的阴谋,他不由得令人怒发冲冠,誓死反抗到底。
5、听到北京女子中学的学生被捕后,鲁迅先生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6、我的邻居在我们的狗偷了他的报纸时怒发冲冠。
7、他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的模样,令在场的人怒发冲冠。
8、听到那个律师在讲演中污蔑我们的祖先,大家都气得怒发冲冠。
9、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怒发冲冠,发誓为班长报仇。
10、他遭受到如此诬赖,难怪要怒发冲冠,大声申辩。
怒发冲冠大发雷霆谁的程度更深?
怒发冲冠的程度更深。
大发雷霆是表达相当愤怒,一个人达到这个程度,我还可以用理智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还可以为自己即将付诸的行动调控一下,所以比较怒发冲冠来说,程度稍轻一点。
怒发冲冠是人已经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情而愤怒,已经大脑冲血了,热血沸腾了,必须立刻马上采取行动和手段,一往无前,不计一切后果,理智已经无关紧要了,这是已经达到了无可忍受的地步了,所以这是最生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