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

2024-01-08 17:23:49 429浏览

“三寸不烂之舌”在生活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口才极好,是个成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来更深入的理解这个成语,以实现对成语的灵活运用。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是有名的“毛遂自荐”故事。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

据说平原君去了楚国之后,和楚王说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他的门客们都非常着急。这时,毛遂便自告奋勇想去殿上探一下情况,楚王看他长得不是很出众,便呵斥他让他下去。然而毛遂这时很淡定,手里握着剑柄,走到楚王的面前说:“大王竟当着平原君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也不就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罢了,现在我离你的距离也就十步之内,杀你易如反掌,就算再多的楚军也救不了你的性命!”然后和楚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将楚国的关系和赵国的关系比作唇和齿,帮赵国便是帮自己。楚王觉得有道理,就和平原君结了盟。回了楚国之后,平原君对毛遂感慨的说:“我以后不会再说我能识人才了,你的一句话,胜过百万之师啊!”这句话后来是比喻人们能言善辩,口才好。

三寸不烂之舌的历史人物介绍

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师寨镇小路庄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

三寸不烂之舌的造句

01

你放心!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说服他来帮忙!

02

对方那么难缠,你都能说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烂之舌。

03

他上了演讲台,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听众频频点头。

04

小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老板让员工出国旅游。

05

他想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应当可以说服对方接受所开出来的条件。

06

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向厂商募捐,终于办成此次义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