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2024-01-27 17:14:40 389浏览

只要学过历史,对“公车上书”都不会陌生。这次事件发生在一八九五年,是由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的一次上书。关于“公车上书”,你的了解有多少?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内容主要有四项建议: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即发表慷慨激昂的诏书,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意志;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即将首都从北京迁往西安或成都,以避免日本的威胁,同时加强对西南和西北的控制;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即大力发展近代化的军事力量,改革军制和武备,提高战斗力和防御力;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即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科技,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

公车上书的历史影响:

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