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啥意思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啥意思

2024-01-24 17:00:36 276浏览

偶书:偶然随意写下来。书:名词作动词用,就是写的意思。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啥意思

这里的偶书是随手书写的意思。题目中问到的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辞官回乡后所创作的组诗,一共是两首七言绝句,其一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以及对于岁月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少年时就离开了家乡,老了才回到故乡。虽然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已经双鬓斑白且头发稀少了。

村里的孩子见到我,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看见我都笑着互相问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回乡偶书赏析1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首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过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向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回乡偶书赏析2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写作手法取得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多愁善感,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尽管只是儿童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却给诗人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余音未绝。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回味无穷。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659年-744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今浙江)人。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至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盛唐前期诗人,又是书法家,为“吴中四士”之一。

少年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9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倾为放生池。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唐玄宗以御制诗赐之,皇太子率百官践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诗文特点

贺知章生逢盛世、仕途顺利,性格旷达洒脱,贺知章的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没有身世悲凉,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代表作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风格清新洒脱,最着名的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