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
“白衣渡江”这四个字,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非常非常地低,体现了人类道德的下线。而作为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吕蒙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具体细节请看接下来的内容。
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
吕蒙。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抵御魏军。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白衣是什么意思
看到“白衣”,是不是感觉比较有画面感?人们很喜欢用白色来形容一个人,这种颜色非常特殊,是最素净最朴素的颜色,但是却也有“翩翩白衣”能够有“仙气”的效果。不过,这里所说的白衣,并不是这种真正的白衣,而是一种指代,指的是身着便服,把铠甲甲胄什么的全部都隐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这才有了“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是什么意思
其实,“白衣渡江”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精神。在古代战争中,投降往往被视为一种耻辱和不光彩的行为。但是诸葛亮却选择了穿上白衣,代表着自己已经放弃了抵抗,以示对敌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这种高尚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被后人所传颂,成为了一种象征。
除了在历史上的意义之外,现代社会中也经常使用“白衣渡江”来形容人们在危机时刻表现出的勇气和担当。例如,在自然灾害或疫情面前,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救援工作中去,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出“白衣渡江”的精神。
总之,“白衣渡江”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精神。它代表着人类对于尊严、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白衣渡江故事简介
“白衣渡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军事行动,由东吴的名将吕蒙主导。这一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之后,是吕蒙在公元222年(黄武元年)的一次奇袭行动,目的是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夺取荆州北部的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刘备在夷陵(今宜昌市西陵区)遭到东吴的大将陆逊的火攻大败而逃。刘备败走后,荆州北部的守军士气低落,防备松懈,吕蒙趁机密谋夺取江陵。但他知道荆州的守将关羽武勇非凡,不易对付,因此吕蒙采取了欺敌的策略。先是散布谣言让关羽放松了警惕,然后又命士兵换上白衣假装是当地百姓,乘夜色渡过长江。
吕蒙的计划得以成功,他的部队在不引起敌方注意的情况下成功过江,并迅速占领了江陵,掌控了整个荆州北部。这次行动不仅显示了吕蒙的智谋和勇猛,也加深了东吴在南方的势力范围,对三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衣渡江”这一故事在后来的文学和戏剧作品中被广泛传播,成为了吕蒙智勇双全的代表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