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及译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及译文

2024-01-18 17:00:43 731浏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诗句出自《桃夭》,是一首预祝出嫁女子家庭生活美满的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是对《桃夭》的最好诠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及译文

《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盛壮貌。 

灼灼:闪耀的样子,在此为红花耀眼的意思。

之子: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子:《诗经》中常见的指代词,意为“这个人”,不分男女。

于:虚词,《诗经》中常见,其义相当于曰、聿。

归:出嫁。女子出嫁为归。

室家:家庭、家族。所有“男有室、女有家”,“室家”及下文“家室”意思一样。 

蕡(fén):大,硕大。 

蓁(zhēn)蓁:叶茂盛细密貌。 

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序以协韵。

译文

这一棵棵桃树满树桃花盛开而繁茂,花朵色彩鲜艳红红似火。这里有位姑娘就要出嫁,一路欢送,她喜气洋洋归夫家。

这一棵棵桃树满树桃花盛开而繁茂,(到了秋天)桃树果实累累。这里有位姑娘就要出嫁,早生贵子子嗣旺。

这一棵棵桃树满树桃花盛开而繁茂,绿叶茂盛永远不落。这里有位姑娘就要出嫁,齐心协力家庭和睦幸福。

鉴赏1

这是一首祝贺年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此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鉴赏2

《桃夭》是《诗经·周南》里的一篇,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诗篇之一。这首诗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诗中的形象。这首诗以桃花、果实等自然景物为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例如,诗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形容新娘的美丽,用“宜其家室”来表达对新娘的祝愿。

2. 诗中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即对婚姻的美好祝愿和对新娘的祝福。诗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 诗中的思想内涵。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风俗。例如,诗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认为新娘嫁入夫家之后,能够使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4. 诗的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的简洁明了、优美动人、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等方面。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什么意思

词语“桃之夭夭”,本义就是桃花繁茂鲜艳盛开的样子,引申指事物的繁荣兴盛。

有意思的是这里边还有个梗,“桃”与“逃”谐音,故世人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表示逃走得无影无踪。

清·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写到:这么一来,正中了他的下怀,等各人走过之后,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里

这首《桃夭》非常有名,即使没有读过《诗经》的对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甚有耳闻。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用桃花比喻少女,读完眼前不禁浮现如桃花般鲜艳,如桃树般年轻的少女,尤其“灼灼”,给人以生动联想,跃然眼前之感。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风篇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念故土、思念征人及反抗压迫、反对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这其中包含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桃夭》是周南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