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偷得浮生半日闲完整诗句是什么

偷得浮生半日闲完整诗句是什么

2024-01-18 14:16:51 923浏览

这首唐诗出自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看来从古至今,人们的心情都会有意气消沉,无聊失落的时候。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自己放松自己,人生行乐须及时,不要浪费了大好的光阴。

偷得浮生半日闲完整诗句是什么

这是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的诗句。岁月匆匆,韶光如水,一个人,若长时间忙忙碌碌无暇他顾,就会在昏昏沉沉之中忽略窗外的风景和人生的种种美好。如此说来,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就显得尤为难得。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

便强打着精神登山赏景。经过种植满竹子的寺院,

我与一僧人攀谈了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

暂且得到着片刻的清闲。

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偷得”表示难得或意外地获得。“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半日闲”指一段清闲的时间。这句话颇具禅意,描写了诗人心情低沉遂造访寺庙的情景,诗人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悟

在《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中,李涉用他的语言和他的情感,诠释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他的生活就像是一场醉梦,他在其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当他从醉梦中醒来,开始面对现实的时候,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他开始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享受那些微小的幸福和快乐。这也许就是这首诗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信息: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和困苦,只要我们能够从沉醉的梦境中醒来,去面对现实,去寻找自我救赎的方式,我们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就能找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李涉的这首诗《题鹤林寺僧舍》具有极高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启示价值。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理解和感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勇气。诗中语言优美而深刻,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人易于理解又深受感动。整首诗就像是一盏照亮我们生活的明灯,让我们在困苦和迷茫中找到出路,在挫折中找到希望。

作者简介

史书对李涉生卒、经历记载并不详尽,只知道他大致出生在唐宪宗(公元806年)左右,与名相裴度相交甚密。

他曾在唐宪宗时做过太子通事舍人,在唐文宗时做过国子博士,“李博士”的世称就是如此得来的。

裴度在朝廷里,一直受到品性忌刻、险谲多端、勾结宦官的李逢吉排挤,而李涉也在党争排挤中受到很大牵连。因为李逢吉的迫害,李涉被贬到过峡州(今湖北宜昌),也被贬到过当时烟瘴恶地康州(今广东德庆)。

在古代,几乎所有文人志士的理想目标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李涉自然也是不例外的。而他自己的命运却无法自己掌控,在仕途中辗转起伏,令人心酸又无奈。《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是李涉在被贬南方期间创作的一首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