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露从今夜白是哪个节气

露从今夜白是哪个节气

2024-01-17 17:27:48 384浏览

在古诗词的考察中,会让学生写出该诗句体现的节气,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积累。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立春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体现的是清明这个节气,如风吹一叶落,万物已惊秋体现的是立秋这个节气,那露从今夜白体现的是哪个节气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露从今夜白是哪个节气?

露从今夜白说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白露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露从今夜白的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露从今夜白的全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的全诗赏析:

诗的起头突兀,题目虽点明在月夜,但开头没有写月,而是写了戍边、深夜的鼓声,写了战乱期间道路阻隔无行人的凄凉情景,从而过渡到对弟弟的怀念。诗人把怀念之情放在战争的大背景中,表示了杜甫并非一味儿女情长,而是系心于国事与家事之间。在此非常期间,“边秋一声雁”,深秋雁声,一方面渲染了战乱时期浓重的凄凉气氛,同时,大雁能为人传递信物,更能勾起诗人怀念兄弟之情。而时令正逢白露季节,所谓“春霜秋露动时思”,身经离乱,弟兄分散,所以在白露季节,明月深夜,触景生情,自会更觉“月是故乡明”了。

诗的下四句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如果说“边秋一雁声”深化了下面的“有弟皆分散”句;那么“月是故乡明”句则深化了“无家问死生”的涵义。由于战乱,诗人携家至秦,弟兄飘零东西,所以说无家好问死生,这和《无家别》中的“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一样,道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如此深重。兵革未休,“寄书长不达”,更隐含着弟兄是否能生还团聚的疑虑。

本诗句法颇有独特之处,正如王彦辅所说:“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语,多颠倒用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因此,使常语显得“语峻而体健”。又诗的结构严谨,承转圆熟,如诗的前四句虽没有直接写忆舍弟,但秋雁、白露、月明等的摹写为转到忆弟作了很好的铺垫和渲染。所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上四,突然而来,若不为弟者,精神乃字字忆弟,句里有魂也。”“句里有魂”正说明了杜甫化平常为神奇的深厚功力。国难家愁,忧愤情深,这是杜甫诗所以具有沉郁顿挫风格的原因所在。

露从今夜白的全诗相关习题:

1、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案: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4、试赏析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答案:示例一: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戍鼓指戍楼上宵禁的鼓声。断人行写所见,点明;戍鼓雁声写,写出。这两句渲染了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示例二: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5、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