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绝”字在文言文中有着断掉的意思,韦编三绝中的绝也有着同样的含义。对于“绝”这个字的研究,一般指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丝断的本义逐渐加以意义的扩大,首先引申为物品的“截断”之义。
韦编三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韦:一种柔软的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把竹简编联起来。(古时,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用竹简记事)。绝:断掉。意思是孔子翻来覆去地读,竟然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磨断了好几次。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成语“韦编三绝”即引自于此。
【成语用法】: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牛角挂书、废寝忘食、悬梁刺股。
【反义词】: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偶一为之。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孔子。
成语“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的故事。孔子在年少的时候非常勤奋好学,而且非常喜欢阅读《易经》。为了钻研《易经》的意义,孔子一遍又一遍翻阅,反反复复学习,一直到把意思弄懂为止,最终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都多次脱断。
春秋时期,由于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书籍只能用竹子制作的“竹简”来记载。制作竹简的时候需要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接着用火把竹签烘干后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一根竹签可以记载的字数有限,因此像《易经》这种篇幅的书就要用很多竹签,然后再用牛皮绳编联。
孔子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几次,说明他对《易经》的研究十分刻苦,花费了很多精力。因此他对《易经》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后来他把对《易经》的研究心得写成了《十翼》。后人将《十翼》附在《易经》后面,将它作为《易经》的补充。
韦编三绝典故赏析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故事源于中国古代。它讲述了一个人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孔子年轻的时候,他非常喜欢读书。
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曾经多次翻断了竹简的绳子。
当时的书是用竹简制成的,竹简之间用绳子连接起来。
孔子为了读书,反复翻阅竹简,以至于绳子多次断开。
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读书非常勤奋,刻苦。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像孔子一样,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网友评论:
1、韦编三绝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4、韦编三绝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5、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