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学富五车的主人公是谁

学富五车的主人公是谁

2024-01-04 16:59:57 1926浏览

当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大、知识渊博时,人们经常使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学富五车”,最早出自先秦文学《庄子·天下》,讲的是庄子的好朋友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的主人公是谁

惠施。

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据说惠施是个博学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简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有:“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也有:“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醒世恒言》卷三二则为:“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故事:

惠施认为,万物流变无常,因此,一个东西不可能有相当固定的时候。他说:“日方中方晚,物方生方死。”就是说,太阳刚正中就偏斜,万物刚生出就已死去。这是从时间长流的观点来看,惠施认为,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都是相对的,因此,事物之间也就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是惠施的好朋友,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好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外驳,其言也不中。”意思是说,惠施的学术丰富、广博,涉及多方面,赞扬他的书很多,五车也装不下,但惠施讲的道理很驳杂,言辞表达也不尽恰当。此言多有批评惠施之意,说他熟谙很多方术,虽然著述颇丰,能够斡旋五国兴衰,但很多道理舛误杂乱,言辞多有不当之处。

“学富五车”的典故,也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又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富五车”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的象征。这个谚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渊博之人的敬仰和赞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份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

惠施简介:

庄子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二人经常在一起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事实上,惠施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科学家。他提出了类似“原子论”和“地圆说”的自然科学思想。

惠施(公元前370-公元前318年),战国中期宋国人。惠施善于辩论,精通逻辑,因此被班固列入名家。惠施还当过魏国的宰相,并且为魏国制定了一部新法律。这部新法很受魏王和魏国人们的喜欢,但受到了保守派的阻挠,没能实施。

惠施不仅研究逻辑和法律,还精通自然科学。《庄子》记载: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庄子·天下》)南方有一个叫黄缭的奇人,向惠施询问: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地为什么不会陷下去,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惠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并为黄缭解释了万物的科学道理。惠施越说越兴起,还觉得自己讲得不够多,又讲了许多新奇的道理。

惠施对黄缭说了什么,已无从考证。《汉书·艺文志》记载,惠施有一部着作,现在也已失传。今人只能从《庄子》中寻找惠施的科学思想。

拓展:词汇辨析

1. 学富五车:是形容学问渊博。

2.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3. 汗牛充栋: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4. 数不胜数:是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辨析:

学富五车强调的是学问渊博;浩如烟海强调的是图书典籍丰富;汗牛充栋强调的是藏书多;数不数胜强调的是数量多,没有具体强调是什么。

例题:

说起中国历代典籍的数量,过去人们常常习惯用“________”来形容。这既表明中华文脉之绵长、积累之深厚,也显露出我们对传世古籍的数量没有做过精准的统计,只能用一些________的语言来描述。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富五车 粗略 B.浩如烟海 模糊

C.汗牛充栋 平淡 D.数不胜数 主观

【解析】第一空,横线处形容“中国历代典籍的数量”多,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C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D项“数不胜数”指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三项语义均可。A项“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识丰富,无法形容典籍,排除。第二空,根据前文“……我们对传世古籍的数量没有做过精准的统计……”,故只能用一些不精准的语言来描述,横线处表达“不精准”之意,对应B项“模糊”。C项“平淡”、D项“主观”与文意无关,排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