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中就不好
成绩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成绩来了个大滑坡。要知道孩子读小学时,成绩那是相当理想的,经常能拿下语数双百的分数,满怀信心地上了初中,现在却越来越不自信。面对这样的结果,家长和孩子一时之间都难以接受。为什么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中就不好呢?
为什么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中就不好?
1、小学阶段的考试内容相对简单
小学的学科学习相对简单、直观,老师的教学也更加注重趣味性,所以孩子学起来也容易。拿小学数学来说,主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只要孩子态度端正,家长稍加辅导,考出漂亮的成绩并不是很难,一个班上90分以上的孩子能有二三十人都很常见。
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考试,属于典型的阶段性考试,难度不大,范围更是明确得不能再明确,老师带着学生反复练习,考试时无非就是把最近一段时间里已经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再在试卷上写一遍而已。就好像打靶,固定了靶位,反复瞄准,甚至是老师帮忙瞄准了,然后只等学生伸手扣一下扳机而已。但是到了初中,学科划分变得细致,课程门类在增加,内容难度也在增加,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导致学习难度提升,孩子想考出高分难多了,所以不少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成绩会出现缩水。
2、初中学习更为复杂
初中的知识体系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的学习内容以具体形象为主,有一定的记忆力就行,而初中以抽象为主,需要理解和记忆。随着年级越高,孩子越会发现,学习的本质并不总是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比如有的小学生靠死记硬背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高年级,需要他发散思维时,这一招不见得见效。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笨,而是他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惯性综合的结果。刚上初中的孩子,要不断地从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果孩子继续以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往往会越来越吃力。
3、面临的诱惑增多
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面临的诱惑很少,也很容易被满足、被激励,只要家长或老师给他一点小小的赞美、奖励,都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可是,到了初高中时期,孩子长大了面临的诱惑也很多,比如手机、游戏。这些都能分散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但是这一时期又是孩子的青春期,孩子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威慑力已经不那么强。所以,那些被外界的东西诱惑的孩子,如果自制力差一点,家长对他的教育又不那么有用,学习成绩很可能变差。
孩子学习的误区:
1、缺乏方法
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体现。毕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学习的认知可能还不足够,对于学习方法上面的掌握,也是比较薄弱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必然是在所难免的。
2、效率低下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虽然可能十分"用功"并且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其实际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并没有表面地看起来那么多,这便是孩子在学习时效率低下所导致的根本原因。
3、错用功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达到了"用功"的程度,但是其对于学习的认知决定了最终的成绩体现。出现了"用功却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令许多孩子苦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