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2023-12-20 17:48:36 289浏览

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成语出自《左传》,现在多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齐国的军队士气高昂,鲁国的军队则相对较弱。在战争开始前鲁国的将领曹刿向鲁庄公建议,在齐军击鼓三次之后再出击。鲁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在齐军第一次击鼓时鲁军没有出击,齐军第二次击鼓时鲁军还是没有出击,齐军第三次击鼓时鲁军突然出击打得齐军措手不及,最终获得了胜利。

战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击鼓三次之后再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主要靠士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下降;第三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士气已经耗尽了。而我们在他们士气耗尽的时候出击自然就能获得胜利。

一鼓作气的成语释义: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一鼓作气的近义成语: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的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鼓作气的出处简介: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一鼓作气的启示: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二,首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一鼓作气把握机会,正所谓气可鼓不可泄,只要一鼓作气,保持高度的热情,并学会借力借势才能将事情做好。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其次,在做事情时,策略永远比蛮拼重要,好的时机也必不可少,并且应该注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