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苏步青简介和主要事迹

苏步青简介和主要事迹

2023-12-16 15:09:43 618浏览

说到我国近代的数学教,很多人知道华罗庚和陈景润,其实还有一位很厉害的数学家,那就是苏步青。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

苏步青简介和主要事迹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上初三时,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他讲:“当今世界,世界列强都想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17岁,苏步青赴日留学。日本一个大学他去当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面对困境,他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苏步青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和陈建功教授共同立下宏志,要在中国创建一个现代化数学教学、研究中心。他们选定了浙江大学,20世纪30年代二人通力合作,为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奠定了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抗战前,本科生的教学体系已相当完善,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抗战期间,经历了西迁的艰苦历程,在贵州湄潭扎根下来。生活极端困难、敌人的坠机和轰炸,都阻止不了苏步青的坚强决心。讨论班坚持进行,所培养的青年人才崭露头角,学术论文不断地在欧美杂志上发表,浙江大学的微分几何学派开始形成。当时英国的李约瑟教授来华访问,对浙江大学的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很感惊奇,称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抗战胜利,浙大迁回杭州,从师资、教学研究水平以及图书设备等方面来看,一个现代化的数学教学和研究基地已基本建成。

苏步青也是中国化学领域的权威之一,他在化学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观点和方法,被公认为中国化学界的奠基人之一。

除此之外,苏步青对于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教育了一整代的化学学生。

所以,苏步青的成就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位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还没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要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苏步青说过哪些至理名言?

1、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2、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3、发展教育必须加强改革,但要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

4、要培养通才,不仅要懂数学,也要懂点化学、懂点物理学,还要懂点生物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比如遗传学里要解决遗传因子的问题,就要应用到数学,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可搞数学的又不懂遗传学,那怎么解决科学难题呢?

5、他热爱诗词,在德国访问,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的阿康饭店。店主人请他题词留念,他立即挥毫写成一首七绝:

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

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

6、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