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巴金寒夜故事梗概

巴金寒夜故事梗概

2023-12-14 17:28:50 3514浏览

巴金不仅擅长描写大家族,对小家庭中人物的刻画也是深入骨髓、入木三分,《寒夜》就是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寒夜》是巴金先生真正的代表作是当之无愧的作品之一。作为读者,是非常有幸阅读和赏析这部作品的。

巴金寒夜故事梗概

《寒夜》是巴金于1946年所创作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汪文宣、曾树生从校园恋爱步入家庭婚姻后发现所谓的爱情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特殊的时代背景,热爱自由与革命的两位青年,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中被消磨尽了所有的热情,一切美好的夙愿,终将化为战火下的泡影。

小说取名《寒夜》有三重意蕴

1、首先是指社会现实之寒。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一年间,“寒夜”就是对当时社会环境非常贴切的概括。上世纪40年代,政治黑暗、时局动荡,达官显贵们大发国难财,志得意满、骄奢淫逸,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却水深火热、颠沛流离。就如作品中这样的描写:“紧急警报发出后快半点钟了,天空里隐隐约约地响着飞机的声音,街上很静,没有一点亮光。天色灰黑,象一块褪色的黑布,除了对面高耸的大楼浓影外,什么也看不见。”灰黑的天,静的可怕的夜,不断拉起警报,这即是现实描写,又具有象征意义,让读者对当时社会环境之寒有了深切的感受。

2、其次是家庭环境之寒。

作品讲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一家,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他们年轻时曾编织过许多美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办一所理想的中学,做点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虽然他们的计划带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但这已是他们一生中最光辉的热情与希望。可后来抗战爆发了,击碎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理想。为了生存,他们带着母亲和孩子来到了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官商合办的图书公司当一名校对稿子的小职员,妻子曾树生在一家银行任职,其实只是充当花瓶。由于战时物价飞涨,汪文宣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只有靠曾树生的经济来源补贴家用。汪文宣由于常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和歧视,生活上的苟且偷生和巨大压力使他患上严重的肺结核,原本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寒夜》展示了特定历史时代普通家庭的悲苦生活,如描写汪文宣穿的单薄:“夜的寒气却渐渐地透过他那件单薄的夹袍,他的身子忽然微微抖了一下。寒气不住地刺他的背脊,他打了一个冷噤。”他的生活状况更苦:“屋子里这晚上显得比往日空阔、凌乱,电灯光也比往常更带昏黄色。一股寒气扑上他的脸来,寒气中还夹杂着味臭和别的室息人的臭气。连吃饭的时侯也是冷清没有生气的,饭后更不会有温暖。永远是灰黄的灯光,单调而无生气的闲谈、带病的面容。”这样的家庭环境真如漫漫寒夜,令人恐怖颤栗。

3、再次是情感和人心之寒。

《寒夜》中最让人感到寒冷还不是黑暗的社会和拮据的生活,而是婆媳、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矛盾,是人心之寒。汪母和曾树生由于观念的冲突、习惯的抵牾及对汪文宣爱的争夺,使得婆息之间矛盾重重,再加上生存压力,本来就有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冲突不断升级,简直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汪文宣是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陷入内忧外患,身患严重肺病的汪文宣变得越来越内向,逐渐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病入膏肓。而此时曾树生再也受不了看不惯她的婆婆和病恹恹的丈夫,甚至死气沉沉的儿子。她在实在不能忍受生活的种种煎熬下,终于在上司陈主任的利诱和胁迫下去了兰州。在抗战胜利之际,屋外锣鼓喧天,汪文宣却在阴沉的小屋里怀着对妻子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愧疚,病重吐血而亡。待到同样牵挂家庭的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时,旧居业已换了新主人,婆婆与孩子不知去向。失魂落魄的曾树生一个人在寒冷的月夜下徘徊,小说结尾的“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这种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亲人之间,爱人之间的冲突、隔膜、伤害才是最让人心寒的,这也是《寒夜》最深层次的意蕴。

巴金寒夜的悲剧艺术特点

1、作品以抗战胜利前后的国民党“陪都”重庆为背景,描写了汪文宣等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哀歌;通过小人小事的悲剧,揭示出普遍性的社会悲剧。

2、作者尤其注意刻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性格。

3、作品主要围绕汪文宣母子及曾树生三人间的心灵冲突展开叙述,情节的发展主要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琐事来推进,在布局上看似无意,实则独具匠心。

巴金人物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于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