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道德经必背10句

道德经必背10句

2023-12-11 17:04:23 369浏览

现在人们对道德经的研读证明着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表明了人们渴望在思想上境界上得到一种学习和提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道德经必背10句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3、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7、知止可以不殆。

【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8、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10、不失其所者久。

【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道德经主要思想包括

1、道与无为:《道德经》的核心概念是“道”(或称“道”,即宇宙的运行规律和本源)。老子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不要过分干预,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与道合一,而非人为的努力。

2、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事物的本性,不强迫、不过分干预,使事物自然达到平衡和和谐。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和努力会破坏事物的平衡,导致混乱和不幸。

3、柔弱胜刚强: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认为柔软、谦逊、屈服的力量更能战胜刚强、强硬的力量。他以“水”为喻,水虽柔弱,却能克服坚硬的障碍,反映了道家的非对抗性原则。

4、反思欲望和功利:老子批评人类的欲望和功利心,认为它们导致了人类的纷争和不满。他主张放弃过度的欲望,返璞归真,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5、自然与无我:《道德经》强调人应该追求无我状态,放下自我意识,回归自然。他认为自然是无私、无欲的,人应该追随自然的状态,超越个人欲望,达到内心的宁静。

6、保持谦逊和温和:老子鼓励人们保持谦逊、温和的态度,避免过分的争斗和傲慢。他认为谦逊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温和能够达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的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