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荀子是什么学派

荀子是什么学派

2023-12-07 17:58:23 2572浏览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学派,比较知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孔子与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与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个知名人物,那就是荀子,你知道他是哪个学派的吗?

荀子是什么学派?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

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2、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性恶论:

同为儒家学者,孔子孟子主张性善,荀子却主张性恶。孔子是儒家创始者,他的思想主张是维护周朝的礼制,推行仁道。孟子从“人性善”的思路出发,提倡后天教育养成的意义,注重个人的心性修养,主张君主应实施德性教化,并以民为本。

但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礼法并用,尤其在乱世时更应如此,唯有重法,才能富国强兵。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还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常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

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因此,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2、天人论:

荀子主张“天人论”,即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学说中最具进步和积极意义的理论。

《天论》篇开头写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种思想完全否定了古代社会中的”天命论“——一切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们生而为人只能听天由命,这种消极厌世情绪一扫而光。作为帝王中的尧帝和桀,是截然相反的两位帝王。尧帝开创禅让制,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发明围棋……做了很多利民好事;而桀帝是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这两个帝王的后果说明,如果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吉祥,(人)以暴乱(不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凶险。这里强调了人为的因素。

3、社会道德观: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和法度来加以制约。他同时主张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在人生观上主张积极有为与正义的原则,主张修身为本,强调学,提倡思,重视行等等。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产生并开始发展的时期,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主张仁的思想,重视礼乐,强调为政以德;孟子发扬了他的思想,主张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而且他认为性本善;荀子是这个事情较为后期的人物,他提出性本恶,同时还将人民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他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思想。

第二个阶段是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工具。

第三个阶段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并发展成为儒教,代表人物有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南宋的朱熹和明朝的王阳明等。二程的思想主要认为天地只有一个理,他们的学说标志着理学体系的正式形成,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提出先理后气的观点,还论述了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探求理。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主张心即理也,强调知行合一。

第四个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批判继承的发展,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李贽是儒学异端,他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否定了孔子的权威;黄宗羲强调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否定皇帝一家之法;顾炎武批判了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王夫之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气的观点,同时这也是哲学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