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莫言悟透人生的句子

莫言悟透人生的句子

2023-12-07 14:29:49 357浏览

我们生而为人,就要经受各种考验,当经历的足够多了,思想境界足够开阔了,那也许就会活得轻松了。对于人生的见解,一位优秀的作家莫言有他的表达。

莫言悟透人生的句子

1、轻易不动感情的人一旦动情就会地裂山崩把自己燃烧成一堆灰烬,被他爱上的人也会被狼烟烈火烧烤的痛不欲生。

2、每个人都有过噩梦的经历吧,谁都不会因为一场噩梦而真的从此抗拒睡眠而且没有谁真正会对他人的噩梦感兴趣,耿耿于怀的只能是自己。

3、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因为我的存在别人才有被帮助、被爱护的可能。我越自真,爱情中越被重视,工作中越有能力,生活中越游刃有余。

4、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根本就不是你的。

5、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愿为对方毫无道理的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的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

6、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枯叶,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7、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接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8、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讲述的故事及蕴含的道理

故事一:哭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里,“我们”的“放声大哭”,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行为,可见并非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是“为了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又是何等的虚伪;“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更是虚伪至极。而另一位同学则“睁着大眼看着我们”,他的“惊讶”、他的“困惑”,从侧面表明“我们”是多么地做作,同时也表明这位同学才是最真诚的人。显然莫言先生在这一故事里,表达了人性中真诚与虚伪两面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真诚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虚伪则受到了永久的心灵谴责。

故事二:难道我不是人吗?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了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这个故事里,老长官说话的前提是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表明他找的人是对面位置的人而不是我;他说没有人,也只是想表达想找的人不在,可以说,他对我没有半点恶意。而我却曲解其意,硬把老长官的话理解为对针对我而言,是把我不当人。显然,我把无端的恶意强加在了一个毫无恶意的善良人身上,并让他受到莫明的伤害。故事告诉我们,以恶意来推测善,那在恶者眼中善也是恶,莫言先生的这则故事不正是表达了人性中有关善与恶的对立与哲理吗?

故事三:惩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在这一个故事里,人性的丑陋更是暴露无遗。在上天的审判和惩罚到来之际,一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纷纷想找替罪羊。扔草帽的行为看似公平地等待上天的判决,但这其中又怎能不说是一次人性的考验。那些草帽抛不出庙门的人,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是上天认定这些人不是坏人吗?还是逆吹庙内的狂风使然?还是另几个人在抛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真心用力呢?笔者想答案应该是后者,抛草帽只是他们为了找出替罪羊的一个把戏,在这样的游戏中,心灵丑恶的人必不会诚心把自己的草帽向外抛,去甘做坏人来替大家受罚;同时,那一个把草帽抛出去的人必然是心底善良无欺如赤子的人,但是他被欺骗了,可是上天却借此完成了对人性的考验。莫言的这则故事,不正是表现了人性中美好与丑陋的斗争吗?在这样的斗争中,好人终有好报,丑恶终被埋葬,这也正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莫言先生的三个故事,并非三个独立无逻辑的个体,把三个故事串联起来,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莫言先生在他的三个故事中,所表现的不正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吗?莫言先生以三个小故事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什么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以及这两种对立人性在斗争中的状态及变化。

莫言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博物馆展览,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