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庄子和老子并称什么

庄子和老子并称什么

2023-12-07 13:38:27 1896浏览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这些思想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跟孟子,他们并称为孔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和老子,那他们并称为什么呢?

庄子和老子并称什么?

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与老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们两人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后世尊为“老庄哲学”,在道家学派当中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

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庄子的思想,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

1、无为而治。

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2、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

3、齐物论。

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

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

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

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

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道”是万物之根:

“道”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基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老子认为,“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统一体,是自然界的主体,是万物的本原。

2、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社会,要让事物自然发展。他认为,自然的本质是“无为”,而这种“无为”能够使得事物达到自我适宜的状态。

3、弱能胜强:

老子认为,柔弱的力量可以战胜刚强的力量。他举例说,比如水滴石穿、舌头与牙齿的对比等等,都表明了柔弱的力量。

4、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认为,如果能够做到“无为而治”,不去做不必要的干预,就能够做到无所不为,达到自我适宜的状态。

5、反向思考:

老子认为,人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相反的两面性,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就会忽略另一面的存在。

6、贵在虚怀若谷: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不断学习、反思和提升自己。他强调,只有虚心才能容纳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总的来说,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平衡、谦逊和自我适宜,这些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差异:

1、道家基础: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但在对“道”的理解上存在差异。

老子强调“道”的无形无象、无名无为的特性,他认为人应该顺应道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干预,让人民自然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它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庄子则更多地关注道的个体化表现,他认为道在不同的人和事物中都有其独特的体现。他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想,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世俗的纷争,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庄子的思想中,“道”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它可以通过人类的实践和思考得到体现。

2、政治观点:

老子和庄子的政治观点也存在差异。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干预,让人民自然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他反对权力的滥用和暴力的手段,认为这些会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的政治观点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教育,认为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德行的领导者。

庄子则提出了取消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的理想。他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自由和机会,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他的政治观点强调人类的自由和平等,认为只有消除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公,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3、人性观念:

老子和庄子对人性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老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善良、正义的品质。他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和道德教育来培养这种善良品质。他认为人类社会的问题往往源于人性的扭曲和失范,只有通过回归本性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他的人性观念强调人类的内在美德和道德价值。

庄子则认为人性本无知,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来认识自己和世界。他提倡超越对立,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他的人性观念强调人类的智慧和超越性,认为只有通过超越自我和对外界的认知,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4、生死观:

老子和庄子对生死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老子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们应该接受并顺应这一规律。他在《道德经》中写道:“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意味着生命的不确定性。他强调人类应该珍惜生命,但不应该过分追求长寿或逃避死亡。他的生死观强调人类应该接受自然规律,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庄子则更关注生死之间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的起点。他提倡顺应生死轮回,以达到心灵的解脱。他的生死观强调人类应该超越生死的限制,以达到永恒的存在状态。

5、自然观念:

老子和庄子都强调自然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味着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要过度剥削自然资源。他的自然观念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以达到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庄子则通过寓言故事(如“逍遥游”)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强调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他的自然观念强调人类应该超越人类的局限性,以达到与自然的统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