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流和氓在古代指什么

流和氓在古代指什么

2023-11-29 17:22:19 15936浏览

在古代,“流”和“氓”其实指的是不同类型的人。在古代,“无地者为流”,也就是说,没有土地的人,一律被称为“流”。而“氓”则是指没有工作的人,这两个群体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流和氓在古代指什么

古时,无地者为“流”,无房者为“氓”,无地无房者为“流氓”。

“流”

在古代,“无地者为流”。也就是说,没有土地的人,一律被称为“流”。在《说文》中,许慎释“流”为“水行也”。后以“水行”之义,借为“无地者”。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所以,土地称为一切的基础。拥有土地的多寡,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政权或国家的强弱。为此,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家国观念。如果没有强大的农业生产力,国力就会衰微。所以,古代人们就把土地看得很重,农业也就称为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而从事农耕的人也就当然受到重视 。

在农耕社会中,拥有土地和没有土地的人也就大不同了。“流”,从本义“水行”,借指无地之人,亦即“流民。”。因为没有土地,所以就居无定所,也无固定职业和收入,往往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这些人常常为了生活,去做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故为人所不齿。管子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在马克思之前的两千年前就提出来了,发明权应是管仲。

“氓”

指的是没有正当职业的人。《诗经》中有一篇经典名篇,我们都学过,叫做《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中男子向女子示好,谈论婚嫁的时候女子会迟疑了。虽然文中有交代是因为“子无良媒”,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只是一个无业游民,没有人愿意为他做媒。《孟子·滕文公上》中“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都是这一词义在古文中的体现。

于此说来,“氓”与“流”结合在一起,作为名词的“流氓”,被界定为无业的那些“游民”。后来演变为指那些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盲流”出于别类人群之行为的转变,逐渐衍生为“流氓”的,从此成为了文人墨客描述特例人群的专用贬义词。

931年,鲁迅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就作过《流氓与文学》的演讲。其中曾对“流氓”一词作过如此界定:“流氓等于无赖子加上壮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流氓’”鲁迅的这短话,其实也就是在说“流氓”一词的演变,是如何从一个并无褒贬的中性词,慢慢演变为一个专门用于贬义的词语的过程。

从词义演变的角度来看,“流氓”一词也说明了,词义是不断演变的,而非一成不变的。词义的演变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似乎是一条千古不易的真理。

常识拓展:

盗:偷了人家的东西的人。

匪:抢了人家的东西的人。

贼:危害了国家利益的人。

奸:谋权篡位的人。

寇:外来的侵略者。

寒门:名门望族没落了才叫寒门。

庶民:有房有田。

吏家:家里有公务员的。

军户:家里有当兵的。

佃户:租种别人的土地的人。

牧户:养殖户。

富商巨贾:家里有大生意的。

秀才:本科生。

举人:研究生。

进士: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