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

2023-11-29 08:41:09 424浏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内容主旨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君主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写作特点

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句

1、历史上受侵略的弱国战胜强国的例子不少,这是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力量终将战胜邪恶势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韩原之战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大夫里克作乱,连杀二君。公子夷吾以割让黄河以西和黄河以南之地作为条件请求秦国发兵、助其返回晋国继位,秦穆公派兵把夷吾送回晋国,就是晋惠公。

在晋惠公继位以后,却一改当初的承诺,承诺给秦穆公的五座城,之后却不兑现承诺。而且当初晋国闹饥荒的时候,是秦国给它运送粟米,帮晋国渡过难关;而秦国闹饥荒的时候,晋国却拒绝给秦国提供粮食,秦穆公自然很生气,立马派兵攻打晋国,结果晋军三战三负,一直退到韩地。

大夫庆郑听到晋惠公对他说道:“敌人深人晋国国境,怎么办?”

庆郑回答说:“一切都是君王所作所为造成的,还能怎么办?”

晋惠公选择驾驭战车的马,是从郑国选来的。庆郑说:“古代打仗的时候,一定要用本国的好马来驾车。因为本国马在自己的水土之上出生,知道主人的心意,比较容易接受主人的调教,熟悉本国的道路,使用起来很顺手。现在君王用从其他国家买来的马来驾车,参加战斗,等到战场上开始打起来,马匹受到惊吓,就不会听从主人的命令了。君王一定会后悔的。”晋惠公不听。

在鲁僖公十五年九月的时候,晋惠公率令大军前去抵御秦军,派遣正卿韩简前去秦军刺探虚实,正卿韩简回复道:“秦军的数量比我们少,但是可以全力作战的人却比我们多一倍。”

晋惠公疑惑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正卿韩简答道:“因为君主出逃时是依靠秦国,回国为君也是仰仗的秦国,晋国遇到饥荒吃的是秦国的粮食,秦国三次施恩却得不到回报,所以来攻打我国。现在您又亲自率军迎击,秦军没有不义愤填膺的。晋军却懈怠而毫无斗志,因此秦国能奋力作战的人多。”

晋惠公说:“是的,但现在我如果不主动出击,秦军得胜回国一定会轻视我国。普通的人都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己的轻慢,国家又何尝不是呢?”

韩简受到晋惠公的命令,前去挑战秦军,对秦军说道:“之前你们国家的君主对寡人的恩惠,寡人从来没有忘记。寡人率领众多兵士,只能集合起来却不能让他们退散。秦国如果退兵,是寡人的希望;如果不退兵,寡人是不敢回避秦军的进攻的。”

秦、晋两军在九月十四日的肘候,于韩原进行交战。晋惠公从本国军中离开,去和秦军抢夺财物,正想回军营时,他所骑的战马深陷在烂泥沼中出不来,晋惠公赶忙向庆郑求救。

庆郑听到求救说道:“不听从大臣的劝谏,根本就是自取灭亡,又干什么要逃跑呢?”庆郑说完就离开了。

韩原之战的结果是秦军大败晋军,并且俘虏了晋惠公。

晋惠公的失败是由于他背信弃义,不得人心,连本国的谋臣都认为他做得不厚道,所以士气不振,一交战就溃败,可谓是咎由自取。

而秦军将士同仇敌忾,秦穆公决策正确,所以大获全胜。这场战争的胜负,正反映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永恒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