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2023-11-27 19:35:42 2052浏览

杜甫的爱国,不仅是一句口号,一个随便冠上的头衔,这是他跌宕的一生中时刻发散出来的情怀。就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生经历却并不一帆风顺,但正因为这些经历使得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

第二个阶段是困居长安时期,长达十年。杜甫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三个阶段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陷贼,后“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被任命为左拾遗。代表作:《悲陈陶》《哀江头》《春望》《北征》《羌村三首》及“三吏”、“三别”等。

最后一个时期:759年7月杜甫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漂泊西南天地间”。旅居夔州期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杜甫启程出川,三月抵达江陵。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

在江旅居夔州期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正月,杜甫启程出川,三月抵达江陵。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 在江陵一住半年,又移居公安数月,年底又到岳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的优秀作品,生的最后两年,漂泊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度过。 大历五年(公元 770 年)冬,病逝于湘江之上,终年五十九岁。 在漂泊西南的十年间,杜甫留下了千余首诗作,数量占《杜工部集》所录的三分之二强,这一时期,无疑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从大的方向来说,比较重要的莫过于安史之乱了。按照《唐史》的记载,其实杜甫本人的家世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祖先是晋朝非常著名的官员——杜预。而中间的战乱时期虽然天下动荡,但是杜家还是逃过一劫,等到隋唐时期才再一次迈向了朝廷。

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杜甫的爷爷还算是朝中说得上话的大官,自然给杜甫留下了不少好东西。所以在杜甫这一代,虽然杜家因为不少事情没落了很多,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家还是称得上世家。可惜的是,杜家在朝廷中权力不大,自然杜甫也很难依靠家族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那么依靠家族进去不行了,那就让自己努力考进去吧!而唐朝的科举,对有意做官的人来说,算是非常好的路子。然而遗憾的是,杜甫这条路,还是没走成。公元736年,二十多岁的杜甫参加科举失败,但是此时正是壮年,加上古代一次上科举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杜甫也不放在心上。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一落榜,直到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杜甫都没有机会上榜了。而且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一次科举,杜甫本来还有机会。但是却因为奸臣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这一期的全部考生,都无法上榜。这就意味着,杜甫想要走科举的路子,也是完全行不通了。

这个时候的杜甫,科举失败,家世又不行,又没有一技之长。可以说,杜甫除了隐居江湖自给自足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路可以走了。但遗憾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意味着杜甫的人生,彻底走进了死胡同。

在战争之前,杜甫要是肯放下心,那还是可以靠自己的才华,混个小吏满足自己的生活。可在战争开始之后,唐朝陷入了战乱之中,杜甫作为一个平头小百姓,自然也只能随大流东奔西走了。在战乱期间,杜甫甚至还被叛军抓到过,但是在偶然脱身之后,杜甫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去找了皇帝。

皇帝一见,都这个时候了,没想到还有人愿意效忠自己,那心里真的高兴啊,于是一乐之下,给了杜甫一个小官。但是没想到的是,杜甫当了官,却因为看不爽皇帝的决策,于是多次上奏。这让皇帝又气又恼,结果大手一挥,杜甫又沦为了平民百姓,重新卷入了战乱之中。

二、内在原因

而杜甫之所以会错过这么多的机会,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的性格和为人问题。说实话,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中,对杜甫的为人评价,其实远不如现在这么正面。要么就是认为他性格急躁,容易恃宠而骄,要么就是觉得他眼高手低,说大话不切实际。

虽然说在当时,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但是在杜甫的《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中,他也觉得这些评价是符合事实的,甚至还专门写出来,自嘲了一下。认为自己之所以会丢了官,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时候,不懂得委婉。

而除此之外,杜甫还认为自己是没有办法入朝的。因为他的脸皮实在是太薄了,没有办法去低声下气求人。在《赠李白》一诗中,杜甫就曾经回忆起了在洛阳的往事,觉得当时为了入朝而投机取巧的事情,简直就是自己一生的耻辱。他甚至认为自己当时做了那种事,就是被猪油蒙了心,还不如自己就这样耿直的活下去更快乐。

杜甫的代表作品

1、《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创作的。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在草堂的生活情景和心境。他通过描述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天下穷苦人民的同情。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广大穷苦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愿望。

3、《兵车行》:这首诗以兵车行役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通过对亲人分离、夫妻生离等人间惨剧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其中,“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这句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

4、《三吏》:这是杜甫在乾元二年创作的。当时,郭子仪等九位将军奉命收复京师长安,为了补充兵力,在洛阳以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兵。此诗是为征兵这一事件而写,通过描述三个老吏的不同反应来表达诗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其中,“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无情批判。

5、《丽人行》: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任职期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杨氏夫人的美丽和华贵,以及她与唐玄宗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杨氏兄妹骄纵荒淫生活的讽刺,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