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作者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的体裁是叙事体小说。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事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保护自然改变自然的思想,呼吁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种树,辛勤耕耘,一定会收获幸福。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生于1895年。作品常以普洛旺斯高原为背景,形象丰富多彩,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欣赏。
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
植树的牧羊人内容概要:
它以“我”的视角,通过讲述牧羊人艾尔泽·布菲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农夫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荒漠中植树造林,最终使荒漠变成绿洲的感人故事。
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责任和使命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植树的牧羊人鉴赏品读:
1、课文第①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
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比喻。
把“狂风呼啸”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体现了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
3、作者为何对所观察到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里细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出地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初的特征——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大的背景环境。
4、第⑩段的“他停下……盖上泥土”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
通过“停”“戳”“放”“盖”等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牧羊人种橡子的娴熟动作和认真的特点。“轻轻地”写出了牧羊人的小心翼翼,仿佛在关照一个婴儿,体现出他的专注和认真。
5、文中插叙有关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有何作用?
插叙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读者全面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及家庭背景,体现其生活的孤独和艰辛,展现其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壮举。
6、如何理解“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害的战争的厌恶;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气这一做法的赞美。
7、“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中“毁灭”和“创造”各指什么?
“毁灭”是指人类对这片土地的破坏;“创造”是指牧羊人在这片废墟上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植树的行为。
8、“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句中的“几乎”“从没”“只有”三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了老人的坚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
9、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其理想的小说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
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