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课堂笔记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课堂笔记:
1、生词学习:
冀(jì)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kǎi)
帐篷(zhàngpéng)
废墟(fèixū)
坍塌(tāntā)
呼啸(hūxiào)
滚烫(gǔntàng)
张扬(zhāngyáng)
溜达(liūdá)
琢磨(zuómo)
酬劳(chóuláo)
硬朗(yìnglǎng)
水渠(shuǐqú)
流淌(liútǎng)
光秃秃(guāngtūtū)
不毛之地(bùmáozhīdì)
刨根问底(páogēnwèndǐ)
沉默寡言(chénmòguǎyán)
2、词语解释:
慷慨:大方;不吝惜。
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废墟:城镇、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琢磨:思考;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3、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2--20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21自然段)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句子分析:
(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解析: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展示了当地的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了大的背景环境。同时与后来美丽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间接地表达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解析:把“呼啸的狂风”比作“发出吼叫的饥饿野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十分荒凉的特点。
(3)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解析:与前文此地的荒废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牧羊人默默无闻的坚持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4)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解析:“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牧羊人的爱戴;“从没”充分体现了牧羊人的坚毅和无私奉献;“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牧羊人的伟大壮举。
(5)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解析:通过描写树木葱茏、流水潺潺的美丽景象,渲染了幸福生活的氛围,同时与前文形成强烈对比,间接地展现了牧羊人的努力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6)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解析:牧羊人的一生力证了孤独的人生可以过得很精彩。
(7)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解析:这句话通过摆出牧羊人做房子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自信、坚强的人。
植树的牧羊人写作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是作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简介:
让·乔诺。
让·乔诺(1895-1970),法国普罗旺斯马诺斯克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步兵,在经历了一场悲剧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琼·乔诺的作品获得过许多奖项。他的一些作品被搬上了银幕,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获得摩纳哥王子奖。第二年,他被选入了龚古尔学院成员。